【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及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人工湿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将污染物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净化作用;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实现对污染物的处理。
[0003]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85383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床体的一侧设置有积水区,床体的另一侧设置有蜗壳形植物吸收区,植物吸收区的外环流道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植物吸收区中心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和积水区连通,出水口和床体底部的排水渠连通。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虽然设置蜗壳形植物吸收区,水流与床体接触面积实现了增加,处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存在有脱氮除磷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差的缺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形成人工湿地轮廓;深潭区挡水坝(2),与床体(1)两侧边岸连接,与床体(1)形成深潭区(11);生态岛(3),位于床体(1)内,且位于深潭区(11)外;好氧区挡水坝(4),与生态岛(3)连接并与床体(1)两侧边岸连接,与深潭区挡水坝(2)和床体(1)两侧边岸形成好氧区(12);缺氧区挡水坝(5),与生态岛(3)连接并与床体(1)两侧边岸连接,与好氧区挡水坝(4)和床体(1)两侧边岸形成缺氧区(13);缺氧区挡水坝(5)与床体(1)剩余部分形成厌氧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潭区挡水坝(2)开设有流量调节孔(21);流量调节孔(21)高于好氧区(12)水位;深潭区挡水坝(2)背离好氧区(12)的一侧设置有流量调节件(6);流量调节件(6)包括:拦截坝(61),位于深潭区(11)内并与深潭区挡水坝(2)平行;拦截坝(61)与深潭区挡水坝(2)固定连接;拦截坝(61)底端与床体(1)之间形成进水口(7);闸门(62),位于拦截坝(61)与深潭区挡水坝(2)之间,沿竖直方向升降;用于调节流量调节孔(21)是否与深潭区(11)连通;升降件(63),安装于拦截坝(61)上表面,用于调节闸门(62)与深潭区挡水坝(2)之间的相互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坝(61)与深潭区挡水坝(2)之间设置有滤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扬,王向阳,田梅秀,庞宗强,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秉北京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