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45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针脚,所述壳体的前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三号针脚,所述壳体的前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针脚,以此使三个针脚之间的两个缺口的间距增大,从而使大功率二极管出现放电情况时,增加了爬行距离,提高了安全性和耐高压能力,而在壳体的中心开设了贯穿式导热孔,并利用连接座前端底部导热柱与之连接,同时在连接座的尾端下方通过导热块,与壳体背面的两侧的导热片进行贴合,从而利用导热孔和导热片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向导热块和导热柱上传递,以此提高了壳体内部的热量传递速率,进而能够加速壳体的散热,以此解决壳体内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以此解决壳体内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以此解决壳体内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


[0001]本技术涉及二极管元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二极管,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现有全包封高功率的二极管,由于全包封闭式结构,导致其存在散热效率慢的问题,壳体内部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其内部的二极管元件出现故障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针脚,所述壳体的前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三号针脚,所述壳体的前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针脚,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式导热孔,所述壳体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柱,所述连接座的尾端下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壳体采用绝缘塑料注塑成型。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位于一号针脚和二号针脚之间开设有一号缺口,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位于二号针脚和三号针脚之间开设有二号缺口,所述一号缺口和二号缺口的宽度不小于一厘米。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内嵌入安装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填充有水冷液。
[0007]优选的,所述导热块的正面开设有二号凹槽内,所述二号凹槽内嵌入安装有储液盒,所述壳体的背面两侧分别嵌入固定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块的背面与导热片的正面相互贴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呈L型结构,所述导热柱的下端插入安装在导热孔内,所述连接座、导热柱和导热块均采用氮化硼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储液盒采用铜片制成。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一号针脚和三号针脚安装在壳体的两侧外部,从而能够增加一号针脚、二号针脚和三号针脚之间的间距,以此使三个针脚之间的两个缺口的间距增大,从而使大功率二极管出现放电情况时,增加了爬行距离,提高了安全性和耐高压能力,而在壳体的中心开设了贯穿式导热孔,并利用连接座前端底部导热柱与之连接,同时在连接座的尾端下方通过导热块,与壳体背面的两侧的导热片进行贴合,从而利用导热孔和导热片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向导热块和导热柱上传递,以此提高了壳体内部的热量传递速率,进而能够加速壳体的散热,以此解决壳体内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和连接座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座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壳体;2、一号针脚;3、二号针脚;4、三号针脚;5、导热孔;6、一号缺口;7、二号缺口;8、导热片;9、连接座;10、导热柱;11、导热块;12、一号凹槽;13、二号凹槽;14、储液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针脚2,壳体1的前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三号针脚4,壳体1的前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针脚3,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式导热孔5,壳体1设置有连接座9,连接座9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柱10,通过导热柱10将导热孔5传递的热量传递到连接座9上,连接座9的尾端下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热块11,壳体1采用绝缘塑料注塑成型。
[0017]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正面且位于一号针脚2和二号针脚3之间开设有一号缺口6,壳体1的正面且位于二号针脚3和三号针脚4之间开设有二号缺口7,一号缺口6和二号缺口7的宽度不小于一厘米,增加一号缺口6和二号缺口7的间距,增加了爬行距离,提高了安全性。
[0018]同时,连接座9的顶部开设有一号凹槽12,一号凹槽12内嵌入安装有储液盒14,通过储液盒14对水冷液进行存放,储液盒14内填充有水冷液。
[0019]进一步的,导热块11的正面开设有二号凹槽13内,二号凹槽13内嵌入安装有储液盒14,通过储液盒14内的水冷液对连接座9和导热块11进行降温,壳体1的背面两侧分别嵌入固定安装有导热片8,导热块11的背面与导热片8的正面相互贴合连接。
[0020]再进一步的,连接座9呈L型结构,导热柱10的下端插入安装在导热孔5内,连接座9、导热柱10和导热块11均采用氮化硼纳米材料制成,氮化硼纳米材料制成的连接座9、导热柱10和导热块11的导热效率更高,储液盒14采用铜片制成,利用铜片制成储液盒14能够使其内部的水冷液更快的接收到连接座9上的热量。
[0021]使用时,由于壳体1采用注塑工艺制成,因此在设置一号针脚2、二号针脚3和三号针脚4的位置时,将一号针脚2和三号针脚4分别设置安装在壳体1的两侧外壁位置,以此能够增加一号针脚2、二号针脚3、和三号针脚4的间距,进而三个针脚位于壳体1内部的引线的间距增大,同时在壳体1的正面并位于一号针脚2和二号针脚3之间开设了一号缺口6,在壳体1的正面并位于二号针脚3和三号针脚4之间开设了二号缺口7,由于三个针脚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使开设的一号缺口6和二号缺口7的宽度能够增大,从而使大功率二极管的引线
出现放电情况时,增加了爬行距离,提高了安全性和耐高压能力。
[0022]而在注塑成型的壳体1的中心位置开设了导热孔5,通过导热孔5能够将位于壳体1内部中心位置的二极管原件工作时的热量向外部传递,并设置了一个连接座9,该连接座9呈L型结构,且在连接座9的前端下方装了导热柱10,且导热柱10插入在导热孔5内,使连接座9卡合安装在壳体1上,而导热柱10的外壁与导热孔5的外壁相贴合,因此壳体1内部通过导热孔5传递的出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柱10上,经过导热柱10传递到连接座9上,而连接座9的顶部开设了一号凹槽12,并在一号凹槽12内嵌入安装了与之相适配的储液盒14,由于储液盒14的内部注入了水冷液,因此储液盒14能够对一号凹槽12进行降温,即对连接座9进行降温,因此通过导热柱10传递到连接座9上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散出,同时在连接座9的尾端下方两侧分别安装了导热块11,而壳体1的背面下方两侧分别嵌入安装了导热片8,且导热块11的背面与导热片8的正面相贴合,从而通过导热片8将壳体1的尾端的内部热量导出,并传递到导热块11上,由于导热块11的正面开设了二号凹槽13,同时二号凹槽13内嵌入安装了与之相适配的储液盒14,利用储液盒14内的水冷液对导热块11进行降温,从而加速了导热块11的冷却,以此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针脚(2),所述壳体(1)的前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三号针脚(4),所述壳体(1)的前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针脚(3),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式导热孔(5),所述壳体(1)设置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热柱(10),所述连接座(9)的尾端下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热块(11),所述壳体(1)采用绝缘塑料注塑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改进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且位于一号针脚(2)和二号针脚(3)之间开设有一号缺口(6),所述壳体(1)的正面且位于二号针脚(3)和三号针脚(4)之间开设有二号缺口(7),所述一号缺口(6)和二号缺口(7)的宽度不小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发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虹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