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922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申请提供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本申请可有效减少带钢尾部板型质量控制对人工的依赖,保证生产顺行,提高轧制稳定性。高轧制稳定性。高轧制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钢铁生产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连轧生产过程中薄规格尾部精轧抛钢时容易出现板型控制不稳定导致尾部跑偏、中间浪轧破、甩尾轧断轧烂等带钢尾部质量缺陷,出现带钢甩尾轧断轧烂等缺陷时,需要及时检查工作辊表面是否有辊印,若出现辊印时需要及时更换,影响生产的顺行;同时带钢尾部质量缺陷部分需要上平整机组切除,影响产品成材率。目前热卷产线针对精轧尾部跑偏、中间浪轧破、甩尾轧断轧烂等缺陷问题无自动调整控制手段,只能靠操作工人工进行两侧辊缝调整,以减少甩尾轧断轧烂事故,人工调整及时性及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且操作工每块带钢都要进行人工调整,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生产的稳定顺行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主要解决现有带钢尾部板型质量控制全依赖于人工控制,劳动强度大且人工调整及时性及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包括:
[0006]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
[0007]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
[0008]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包括:
[0009]获取所述目标机架预设的弯辊力下降比例;
[0010]根据所述弯辊力下降比例与所述差值的乘积计算所述单侧弯辊力下降值。
[001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还包括:
[0012]获取所述目标机架的当前辊缝值;
[0013]当所述当前辊缝值小于预设辊缝目标值时,根据所述目标机架的预设辊缝上抬比例以及所述当前辊缝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两侧辊缝上抬值,以根据所述两侧辊缝上抬值控制所述目标机架进行辊缝上抬。
[001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辊缝上抬比例为所述当前辊缝值的1

5倍。
[001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还包括:
[0016]将所述目标机架的活套下降至预设小套高度;
[0017]当所述前一机架抛钢完成后,将所述目标机架的活套下降至等待位高度。
[0018]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之前,还包括:
[0019]启动预设交互界面,通过所述预设交互界面进行机架参数配置,其中所述机架参数包括:各机架弯辊力下架比例、辊缝上抬比例以及小套高度。
[00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系统,包括:
[0021]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
[0022]决策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
[0023]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通过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通过自动降低后机架弯辊力,可有效减少带钢尾部中间浪轧破、甩尾轧断轧烂等带钢尾部板型质量缺陷问题,保证带钢尾部板型质量受控,提高产线轧制稳定性及成材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精轧带尾负荷调整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9]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S100,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
[0031]在一实施例中,热连轧生产线通常设置有F1

F7七个精轧机架,中间坯由F1精轧机架咬钢后依次经过F2

F7机架轧制,最终由F7机架抛钢完成中间坯到成品带钢的轧制过程。然而在轧制薄规格带钢时,带钢尾部容易出现中间浪轧破、甩尾轧烂缺陷,而轧破、轧烂缺陷通常发生在精轧下游机架,示例性地,如F4

F7精轧机架作为下游机架。因此,可预先设置对下游精轧机架的弯辊力进行调整,以减轻带钢尾部因中间浪导致的轧破、甩尾轧烂缺陷
问题。将需要进行弯辊力调整的精轧机架作为目标机架,可获取各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基于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进行弯辊力调整。
[0032]步骤S101,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
[0033]在一实施例中,以F4

F7作为目标机架为例,在F4的前一个机架F3抛钢时,需要对F4的机架弯辊力进行调整,计算F4机架当前弯辊力与F4机架的机架平衡力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F4机架单侧弯辊力下降值。同样的,可计算F5

F7机架各自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各自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
[0034]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包括:
[0035]获取所述目标机架预设的弯辊力下降比例;
[0036]根据所述弯辊力下降比例与所述差值的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精轧尾部目标机架的当前弯辊力和机架平衡力;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将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弯辊力大于所述机架平衡力,则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以调整带钢尾部弯辊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弯辊力与所述机架平衡力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的单侧弯辊力下降值,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机架预设的弯辊力下降比例;根据所述弯辊力下降比例与所述差值的乘积计算所述单侧弯辊力下降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机架的前一机架抛钢时,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机架的当前辊缝值;当所述当前辊缝值小于预设辊缝目标值时,根据所述目标机架的预设辊缝上抬比例以及所述当前辊缝值确定所述目标机架两侧辊缝上抬值,以根据所述两侧辊缝上抬值控制所述目标机架进行辊缝上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轧带尾负荷调整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赵高建洪达柯作勇胡庭与陈启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