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1919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0~65份,秸秆粉45~55份,麦饭石粉30~40份,功能菌25~35份,氨基酸20~30份,氨基寡糖素20~25份,硫酸铜15~25份,硫酸锌10~15份,钼酸铵8~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菌肥,各个组分配比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各组分之间协同配合,安全无污染,不仅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益菌和蚯蚓的数量,还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肥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化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大多土地出现板结、通气透水性比较差、土壤中有效微生物量减少、土壤活性较差等现象,进而导致作物难以吸收有效成分、生长困难、产量变低、品质变差等严重后果。现有的某些肥料虽然可通过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来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但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完全取代化肥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即可改良土壤又能促进作物增产的复合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0~65份,秸秆粉45~55份,麦饭石粉30~40份,功能菌25~35份,氨基酸20~30份,氨基寡糖素20~25份,硫酸铜15~25份,硫酸锌10~15份,钼酸铵8~12份。
[0006]优选的,所述褐煤粉的粒径为0.045~0.075mm,所述秸秆粉的粒径为0.15~0.25mm,所述麦饭石粉的粒径为0.25~0.45mm。
[0007]优选的,所述秸秆粉包括小麦秸秆粉、大豆秸秆粉、玉米秸秆粉和甘蔗秸秆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优选的,所述功能菌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独立≥25亿/g。
[0009]优选的,所述氨基酸包括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将褐煤粉、秸秆粉、麦饭石粉和功能菌混合,加水至物料含水量为30~40%,然后进行发酵,得发酵产物;
[0012](2)将所述发酵产物与氨基酸、氨基寡糖素、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铵混合,加水,升温至70~80℃,密闭保温2~3h,冷却至室温,得混合物料;
[0013](3)对所述混合物料依次进行干燥、造粒,得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
[0014]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35℃,所述发酵的时间为2~4d;
[0015]步骤(2)中所述加水至物料含水量为35~45%。
[0016]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干燥的方式包括喷雾干燥,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口温度为
170~190℃,所述喷雾干燥的出口温度为70~80℃,所述干燥至物料含水量为4~6%,所述造粒后物料的粒径为1~2mm。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0018]优选的,所述农作物包括蔬菜和水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中,褐煤粉含有丰富的腐植酸,可起到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的作用;秸秆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麦饭石粉中含有K、Na、Ca、Mg、Cu、Zn、Fe、Se等对作物有益的矿物质元素,能供给农作物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还能稳定、提高、平衡土壤的物理机能,改善土质。
[0021]2、本专利技术将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复配,可共同用于调控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优势菌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进而促进作物增长。
[0022]3.本专利技术菌肥中的氨基寡糖素是从海洋生物如虾类、蟹类等的甲壳质中提取的壳聚糖经过生物酶解工程技术,D

氨基葡萄糖以β

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的一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可通过诱导植物提高自身对病害、低温等不良环境的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从而实现作物抗病、减害、增产的效果。
[002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肥,各个组分配比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各组分之间协同配合,安全无污染,不仅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益菌和蚯蚓的数量,还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0~65份,秸秆粉45~55份,麦饭石粉30~40份,功能菌25~35份,氨基酸20~30份,氨基寡糖素20~25份,硫酸铜15~25份,硫酸锌10~15份,钼酸铵8~12份。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进一步优选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2~64份,秸秆粉48~52份,麦饭石粉32~38份,功能菌28~32份,氨基酸22~28份,氨基寡糖素22~24份,硫酸铜18~22份,硫酸锌12~14份,钼酸铵9~11份。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更进一步优选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3份,秸秆粉50份,麦饭石粉35份,功能菌30份,氨基酸25份,氨基寡糖素23份,硫酸铜20份,硫酸锌13份,钼酸铵10份。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褐煤粉的粒径优选为0.045~0.075mm,进一步优选为0.05~0.07mm,更进一步优选为0.06mm;所述秸秆粉的粒径优选为0.15~0.25mm,进一步优选为0.18~0.22mm,更进一步优选为0.2mm;所述麦饭石粉的粒径优选为0.25~0.45mm,进一步优选为0.3~0.4mm,更进一步优选为0.35mm。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秸秆粉优选包括小麦秸秆粉、大豆秸秆粉、玉米秸秆粉和甘蔗秸秆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大豆秸秆粉和玉米秸秆粉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大
豆秸秆粉和玉米秸秆粉的质量比优选为1~3:1,进一步优选为2:1。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功能菌优选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中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优选为3~5:1~3:2~4:1~2,进一步优选为4:2:3:1;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独立优选≥25亿/g,进一步优选为30亿/g。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氨基酸优选包括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甘氨酸和谷氨酸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甘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优选为2~4:1~3,进一步优选为3:2。
[0031]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其特征在于,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褐煤粉60~65份,秸秆粉45~55份,麦饭石粉30~40份,功能菌25~35份,氨基酸20~30份,氨基寡糖素20~25份,硫酸铜15~25份,硫酸锌10~15份,钼酸铵8~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褐煤粉的粒径为0.045~0.075mm,所述秸秆粉的粒径为0.15~0.25mm,所述麦饭石粉的粒径为0.25~0.4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包括小麦秸秆粉、大豆秸秆粉、玉米秸秆粉和甘蔗秸秆粉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菌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独立≥25亿/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包括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复合寡糖微量元素菌肥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山牛菽媛苏孟梓邓建刘逢良仲崇明王强赵彬苏同兴牛克平
申请(专利权)人:御兴堂北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