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堆料技术

技术编号:371650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破碎至粒径小于1cm;S2.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混合成堆体,向堆体中接种EM菌,其中,在堆体中,疏浚土的质量百分数为60%~80%,稻草的质量百分数为1%~35%,清表植被的质量百分数为1%~35%;EM菌的加入量为堆体的质量0.6%~1%;S3.待堆体反应30日以上,使堆体腐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疏浚土的无害化以及资源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堆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及堆料。

技术介绍

[0002]疏浚土是在进行疏浚工程时,挖出来的土的统称,其通过吹填工程的方式或作建筑材料及整治建筑物的材料等应用可以将疏浚土变废为宝。然而,目前在河口、河道的环保疏浚的疏浚土回填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而不能用于回填绿化或路基填方的困扰。
[0003]目前,国内对于疏浚土无害化的方式主要包括异位淋洗,将疏浚土转移至淋洗设备中,利用重金属螯合剂对预处理过的疏浚土进行淋洗,将其中的重金属离子螯合固定的同时,将迁移性好的重金属离子迁移至淋滤液。
[0004]常用技术虽然有着较高的重金属去除率,却仍存在以下弊端:淋滤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处理难度极高;且重金属螯合产物难以在填埋后,雨淋、风化的自然条件下保持长期稳定性,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5]为了将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性,将其钝化于疏浚土中,避免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堆料,以解决上述疏浚土无害化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旨在解决上述疏浚土无害化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方法及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破碎至粒径小于1cm。
[0008]S2.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混合成堆体,向所述堆体中接种EM菌,其中,在所述堆体中,所述疏浚土的质量百分数为60%~80%,所述稻草的质量百分数为1%~35%,所述清表植被的质量百分数为1%~35%。
[0009]所述EM菌的加入量为所述堆体的质量0.6%~1%。
[0010]S3.待所述堆体反应30日以上,使所述堆体腐熟。
[0011]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将所述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按照64.1%、4.40%、31.5%的质量占比混合成所述堆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将所述疏浚土、所述稻草、所述清表植被在破碎前进行脱水处理。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0.4~1L/(min
·
kg)的风速对所述堆体进行通风处理。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所述堆体的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

65%、初始pH调节至5~8,以及初始碳氮比调节至20~30。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所述堆体的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将所述堆体的初始pH调节至7~8,将所述堆体的初始碳氮比调节至25~26。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堆体的初始碳氮比调节至20~30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堆体的初始碳氮比小于20时,向所述堆体中加入生物炭;当所述堆体的碳氮比大于30时,向所述堆体中加入尿素。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当所述堆体温度大于55℃时,对所述堆体进行翻堆处理,其中;
[0018]当所述堆体温度为55~65℃时,2~5天翻堆一次;当所述堆体温度高于65℃时,翻堆,直至所述堆体温度低于65℃。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对取得的所述堆体样品风干破碎后过100目筛,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堆料,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处理得到。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疏浚土、稻草以及清表植被按照特定比例混合,以堆肥的方法,使得可降解的有机物转向稳定的腐殖质与有机质,上述腐殖质与有机质通过置换、络合等途径,有效抑制了堆体固废中重金属的活性。
[0023]除此之外,堆肥过程中丰富的微生物也能够吸附、沉淀堆体固废中的重金属。通过混合特定比例的底料,利用不同底料的生物特性以及堆肥的手段,有效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性以及活性,避免重金属迁移过程的二次污染。
[0024]2.本专利技术产生的堆肥产物在后期作为机质混入泥土的过程中,能形成黏土—金属—有机质三元复合物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且土壤中Cd可以与有机质中的羧基、巯基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堆肥中的腐殖酸也可以与多种重金属离子形成具有一定稳定程度的腐殖酸—金属离子络合物,能够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富集吸附,从而达到净化土壤,改善土壤质地的效果。
[0025]3.本专利技术中在堆肥底料中加入适量稻草,调节堆肥产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适配不同用途;除此之外,稻草还能够增加堆肥的发酵效率、调节堆体的碳氮比以及增加堆肥的蓬松度,从而提高堆肥品质。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响应面等高线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T值响应面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不同pH条件下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不同含水率堆肥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不同碳氮比堆肥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析例1中T1~T12实验组在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分析例2中T1~T12实验组在堆肥过程中的含水量变化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分析例3中T1~T12实验组在堆肥过程中的有机质含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并且,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专利技术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专利技术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专利技术。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堆肥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破碎至粒径小于1cm;S2.将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混合成堆体,向所述堆体中接种EM菌,其中,在所述堆体中,所述疏浚土的质量百分数为60%~80%,所述稻草的质量百分数为1%~35%,所述清表植被的质量百分数为1%~35%;所述EM菌的加入量为所述堆体的质量0.6%~1%;S3.待所述堆体反应30日以上,使所述堆体腐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将所述疏浚土、稻草、清表植被按照64.1%、4.40%、31.5%的质量占比混合成所述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将所述疏浚土、所述清表植被在破碎前进行脱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0.4~1L/(min
·
kg)的风速对所述堆体进行通风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所述堆体的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东宋苗苗王赞成任志万权万家高谭岚皮艳霞姜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