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球盖菇与韭葱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和蔬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大球盖菇与韭葱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球盖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畅销食用菌品种之一,该菇属于低温型食用菌品种,南方地区自然温度条件下适宜秋冬季节种植。该菇抗逆性强,生料、发酵料和熟料均可种植,而且培养料来源丰富,秸秆、木屑、竹屑等废弃物均可作为主料种植大球盖菇。但是培养料的选择和处理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随着近几年大球盖菇的快速发展,在种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上市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在春节等消费旺季有优质安全的产品供应。本专利技术通过大球盖菇与韭葱轮作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并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提早播种、提早上市。
[0003]韭葱,俗称青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扁葱、扁叶葱、洋蒜苗。原产欧洲中南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广西栽培时间较长,目前长江以南地区种植面积很大,多代替蒜苗食用。韭葱生长势强,很少发生病虫害,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球盖菇与韭葱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当年10月至次年4月,种植大球盖菇,包括如下步骤:1
‑
1)播种前50~70天,木屑、石灰粉和水混合形成混合物A,进行一级堆制发酵,得到一级发酵料;1
‑
2)播种前10~20天,所述一级发酵料、棉籽壳、谷壳、麸皮、石灰和水混合形成混合物B,进行二级堆制发酵,得到二级发酵料;1
‑
3)播种当天,将所述二级发酵料和水混合形成培养料,将所述培养料铺设于田块上,所述田块上搭设有菇棚,然后播种大球盖菇菌种,进行菌丝培养;1
‑
4)播种15~20天后,覆土,形成覆土层;1
‑
5)播种50~60天后,进行出菇培养,然后采收大球盖菇,菌渣还田;2)次年5月至8月,在菌渣还田后的田块上,种植第1茬韭葱;3)次年8月至10月,收割所述第1茬韭葱后,种植第2茬韭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
‑
1)中,所述木屑和石灰粉的质量比为(96~100):2;1
‑
1)中,以木屑、石灰粉和水的总质量为基准计,所述混合物A的含水量为67~75%;1
‑
1)中,所述一级堆制发酵时间为50~70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堆制发酵分为第一次堆制发酵和第二次堆制发酵,所述第一次堆制发酵的时间为25~35天,所述第二次堆制发酵的时间为25~35天,所述第一次堆制发酵和第二次堆制发酵之间进行翻堆并补水,使含水量保持在67~7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
‑
2)中,所述一级发酵料、棉籽壳、谷壳、麸皮和石灰的质量比为(70~74):(15~19):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静,周祖法,李水凤,林佳瑶,吴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萧山区农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