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10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于春季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种植后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虫口及危害情况,害虫虫口数达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下经济种植及病虫害综合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是一种高投入高收益的林下种植模式,其投资周期短,收获快,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经济效益较好,收获期长,除第一年种植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外,植后管理措施少而且简单。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在乡村中所面临的农林业劳动人口大幅减少,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是一种经济和生态效益都比较好的林下经营模式,近年来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害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可用于林下种植的森林大部分为人工林或者农林复合用地,林分结构比较简单,生物多样性低,食物网结构简单,病虫害发生率高。传统农林种植大都采用化学防治,出现病虫害通常大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而灵芝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大型真菌,特别是作为较高药用价值和附加值的产品,使用农药必然产生大量的农药残留。经初步监测,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主要包括鳞翅目夜蛾类(如甜菜夜蛾)、双翅目的蝇类(苍蝇、果实蝇)、叶甲科害虫及软体类动物(蜗牛、蛞蝓)等。尤其是双翅目、鳞翅目等幼虫取食子实体幼嫩部分,在菌盖下残留大量黑色粪便,严重时灵芝子实体全部被蛀空,给林下种植造成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优良品质保证等难点问题,通过种植前进行虫害摸查,种植过程进行虫害监测管理,低危害时采用(粘)诱捕物理防治,虫害严重时采用套管防护等分级、综合防护措施,旨在提供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通过综合监测、利用(粘)诱捕及隔离防护等方法措施,进行分级、综合防治集成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
[0004]本方法应用诱捕及套管隔离防护,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除保证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全过程不使用农药,生产无污染、品质优良的灵芝产品外,也可以减少雨水冲刷、泥水溅入及粉尘污染等,进一步提升灵芝品质和产品价值。也由于增加了防护,提供了一种收集和生产优质孢子粉的条件,可额外增加孢子粉的产值。既有效防冶了病虫害,提升产品质量,也可用于收集优质孢子粉,是一种极佳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及林下经济提质增效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虫害综合监测防治应用于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是用于人工林或复合农林用地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
[0007]本专利技术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春季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种植后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虫口及危害情况,害虫虫口数达3

5只时,采用粘和/或诱捕防治措施;害虫虫口数量达6

7只以上,制作安装带有筛网的套管,
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或者直接在灵芝菌蕾刚萌芽,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通过筛网观测灵芝生长状况,1

2周后调整套管位置,直至灵芝收获,当第二批灵芝萌蕾后,重新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通过筛网观测灵芝生长状况,1

2周后调整套管位置,直至灵芝收获,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可重复多年使用。
[0008]优选,在种植前也可以进行种植林地病虫害摸查,具体方法如下:
[0009]1)粘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中间及周边布设2

3个点,悬挂粘虫板,1

2天后观测粘虫板上的虫子的数量及种类;
[0010]2)药剂诱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中间及周边区域布设2

3个点,悬挂空矿泉水瓶喷上粘诱剂诱捕,1

2天后观察瓶上的虫子数量和种类;
[0011]3)灯光诱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内布设黑光灯1

2个,夜晚进行诱捕,第2天观察诱捕虫子的数量和种类。
[0012]优选,所述的开展病虫害调查,其方法与在种植前也可以进行种植林地病虫害摸查相同。
[0013]所述的于春季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其种植区域,首先选择交通便利,无污染的林地,种植区域划定为:
[0014]1)大面积、规模化瓜果种植区附近,距离至少10公里,中间有山体或森林阻隔;
[0015]2)养殖场、垃圾场、屠宰场及其他污染源等易滋生蚊蝇等的场所附近,距离至少20公里,中间有山体森林阻隔;
[0016]3)病虫害摸查发现果蝇、苍蝇和夜蛾等虫口数量较多的地区,距离至少10公里,中间有山体或森林阻隔。
[0017]灵芝种植后约2周,视天气情况,温度适宜、雨量充足一般2周左右开始萌发,出现黄褐色生长点,如黄豆大小时,即有害虫危害,菌蕾萌发至菌盖快速生长期(约1个月),危害最为严重,防治最为关键。
[0018]所述的采用粘和/或诱捕防治措施,可用粘虫板,每隔3

5米挂1张粘虫板;粘虫板粘捕虫口数量较多时,可用粘捕加诱捕法,每隔5米设置1个,插入40cm的PVC管,用空矿泉水瓶撕去标签、去盖,四周均匀喷洒昆虫粘捕剂,倒插在PVC管上,进行诱杀。
[0019]所述的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其包括:
[0020]套管材料选择:
[0021]1)不宜用易变形、软质材料,包括各种纸袋、塑料袋、无纺布袋、尼龙筛网袋等;
[0022]2)不宜用易生锈、易腐蚀及含重金属的硬质金属材料等;
[0023]3)适宜用于原生态竹、木或PVC、塑料等不容易分解的硬质、不变形材料;
[0024]套管的制作方法及要求如下:
[0025]1)套管底部直径要求200mm以上;
[0026]2)套管高度要求15cm以上;
[0027]3)上部留口直径与底部同或略小,约150

200mm为宜;
[0028]4)用约20目尼龙筛网,裁成小块,盖住管口,管口边约留10cm,大小合适并可用扎带或绳捆绑固定;
[0029]套管安装:将制作好的套管插入土中0.5

1.0cm,四周不留缝隙,尽量将菌蕾置于中间,遇菌棒或其他硬物可用少许泥土垫平,保证底部与泥土间没有缝隙。
[0030]所述的套管,安装时保持内壁清洁干净,制作过程所粘的粉尘及其他碎屑需清洗干净。
[0031]所述的套管安装,时间以菌蕾刚萌芽,大小如大姆指、现灰白色时至菌盖初开至2姆指大小为宜。
[0032]所述的通过筛网观测灵芝生长状况,1

2周后调整套管位置,发现菌盖生长受阻或菌盖向一边生长时适当调整位置,始终保持灵芝处于中间位置。
[0033]所述的直至灵芝收获,可以分批多次采收,最佳采收期以大量孢子刚刚散发时即可采收,旱季不宜超过1周,雨季1

2天完成采收,遇雨天要提前采收,避免孢子滋生霉菌。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于春季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种植后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虫口及危害情况,害虫虫口数达3

5只时,采用粘和/或诱捕防治措施;害虫虫口数量达6

7只以上,制作安装带有筛网的套管,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或者直接在灵芝菌蕾刚萌芽,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通过筛网观测灵芝生长状况,1

2周后调整套管位置,直至灵芝收获,当第二批灵芝萌蕾后,重新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通过筛网观测灵芝生长状况,1

2周后调整套管位置,直至灵芝收获,采用带有筛网的套管防护措施可重复多年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植前进行种植林地病虫害摸查,具体方法如下:1)粘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中间及周边布设2

3个点,悬挂粘虫板,1

2天后观测粘虫板上的虫子的数量及种类;2)药剂诱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中间及周边区域布设2

3个点,悬挂空矿泉水瓶喷上粘诱剂诱捕,1

2天后观察瓶上的虫子数量和种类;3)灯光诱捕摸查法:在种植林地内布设黑光灯1

2个,夜晚进行诱捕,第2天观察诱捕虫子的数量和种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后开展病虫害调查,其方法与在种植前进行种植林地病虫害摸查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于春季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其种植区域,首先选择交通便利,无污染的林地,种植区域划定为:1)大面积、规模化瓜果种植区附近,距离至少10公里,中间有山体或森林阻隔;2)养殖场、垃圾场、屠宰场及其他污染源等易滋生蚊蝇等的场所附近,距离至少20公里,中间有山体森林阻隔;3)病虫害摸查发现果蝇、苍蝇和夜蛾等虫口数量较多的地区,距离至少10公里,中间有山体或森林阻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标陆宏芳饶兴权刘素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