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钾菌、微生物菌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14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钾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解钾菌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AMMD.S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131;保藏时间为2022年06月20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钾菌能够使难溶的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等矿物钾向缓效钾、溶液钾转化,提高了土壤的供钾潜力;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解钾菌破坏了土样中含钾矿物的结构,改变了矿物成分,具有加速土壤风化的能力,在风化过程中,原生矿物会逐渐减少,转化为次生矿物,使次生矿物含量增加。含量增加。含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钾菌、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解钾菌、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3种大量元素之一,它是多种酶的激活剂,与水的调节、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植物的能量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在土壤中有不同形态的钾存在,但作物只能吸收土壤中的可溶性钾,而土壤中大部分钾被束缚在矿物质中,无法供植物吸收。此外,在大多数土壤中,由于作物吸收、径流、淋滤和土壤侵蚀钾很容易减少。在土壤钾的管理策略中,由于过度依赖于无机化学肥料,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利用解钾菌分解土壤矿物质释放钾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
[0003]解钾菌是指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能对硅铝酸盐矿物进行分解,把土壤中矿物钾转变为土壤溶液钾,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生物。在土壤和植物根际存在大量的解钾菌,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中发现的解钾菌的浓度普遍较高。土壤

植物

微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潜在地影响着地球表面或其浅层发生的风化作用,了解矿物

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管控土壤生物和农业生态系统。从而不断寻找解钾效果好、解钾能力突出的解钾菌来释放土壤中的不能利用的钾素,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此通过对解钾菌的研究,将土壤矿物质中钾释放,对于缓解我国的钾资源缺乏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钾菌、微生物菌剂及应用,该解钾菌能够使得矿物钾向缓效钾、溶液钾转化,进而提高了土壤的供钾潜力。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一种解钾菌,所述解钾菌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AMMD.S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131;保藏时间为2022年06月20日。
[000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所述解钾菌的微生物菌剂。
[0008]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通过将所述解钾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
[0009]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LB培养基,LB培养基:10g氯化钠,10g蛋白胨,5g酵母浸粉,20g琼脂,1L去离子水,pH调节为7。
[0010]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所述解钾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矿物解钾中的应用。
[0011]优选地,所述矿物选自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中的至少一种。
[0012]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所述解钾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土壤解钾中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所述解钾菌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促进土壤风化中的应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5]本专利技术解钾菌能够使难溶的矿物钾向缓效钾、溶液钾转化,提高了土壤的供钾潜力;此外,本专利技术解钾菌破坏了土样中含钾矿物的结构,改变了矿物成分,具有加速土壤风化的能力,在风化过程中,原生矿物会逐渐减少,转化为次生矿物,使次生矿物含量增加。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五株解钾菌的溶钾圈晕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菌株S1革兰氏染色;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菌株S1扫描电镜;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菌株S1作用黑云母后的能谱分析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菌株S1作用后全岩X射线衍射图谱;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菌株S1作用后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为解钾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具体过程如下:
[0027]1.分别从牡丹江东宁市三岔口镇五星村和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的水稻田中采集土样,初步剔除草根、石块等杂质后,低温寄送至实验室进行一下阶段功能菌株分离筛选工作;
[0028]将两个土样分别称取10g加入盛有10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在摇床上振荡24小时,制成两种土壤悬液;将100mL筛选培养基在121℃灭菌30min,移至无菌操作台冷却后,取10mL土壤悬液加入其中,以塑料封口膜封口,在30℃,130rmp恒温摇床培养3天,即第一次富集,按照上述方法重复两次后,得到三次富集的菌液,分别测定三次富集菌液的pH值和上清液中钾含量。每组实验进行3次重复测定。以钾长石粉作为唯一钾源,在改良的固体筛选培养基上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法,对菌株分离纯化。将改良培养基高压灭菌并倒入平板中,冷却后在平板上点五株解钾菌的生长悬液(10μL),该悬液由解钾菌生长48小时制备而成。在28
±
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记录五株解钾菌在5、10、15天的溶钾圈晕(图1),溶钾和产酸的检测是根据增溶带的形成能力和颜色由青变黄的变化来判断的。在以钾长石粉作为唯一钾源的改良的液体培养基中(50mL),接种划线得到的五株解钾菌,在30℃,130rmp恒温摇床培养10天,以未接种解钾菌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培养液的pH值和上清液中钾含量,根据测得解钾情况挑选出解钾能力最强的解钾菌S1。
[0029]2.根据伯杰氏手册对解钾菌S1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0030]将筛选得到的菌株S1纯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以灭活菌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在30℃,130rmp恒温摇床培养,S1菌落特征为圆形,隆起呈丘状,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质地粘稠,颜色为乳白色,不透明;菌体的生长曲线,0

15h为延迟期,15

35h为对数生长期,35

45h为静止期,45h以后为衰亡期。
[0031]其中,在LB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0g氯化钠,10g蛋白胨,5g酵母浸粉,20g琼脂,1L去离子水,pH调节为7,在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
[0032]对菌株S1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筛选菌株S1分散清晰,为短杆状,被染色为红色,则菌株S1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0033]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菌体呈短杆状,长度约为0.8

1.2μm,菌体表面褶皱,有鞭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钾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钾菌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AMMD.S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131;保藏时间为2022年06月20日。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解钾菌的微生物菌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通过将所述解钾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付晓飞刘丽红邱路凡王松崔婕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