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98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属于榫卯结构领域。解决了传统的榫卯木结构节点设计方式往往存在节点受力不够、生产加工复杂、组装拆卸繁琐、批量推广成本过高等问题,使其市场竞争力降低的问题。该节点的下柱的顶部为去芯环壁,环壁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与左横梁的底边配合,环壁的相对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与一号L形连接件的长边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建筑结构在组合使用后可随时按照固定方式进行拆卸和重组,便于对建筑结构相应部分进行及时维护和检修,并能保证在此过程中不对原有节点进行破坏,有效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有效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有效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榫卯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节点是木结构建筑得以组成及连接的重要依据。而通过榫卯连接方式形成的木结构节点将多种不同构件进行穿插组合,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完整性的单元。但对于现代木结构发展而言,传统的榫卯木结构节点设计方式往往存在节点受力不够、生产加工复杂、组装拆卸繁琐、批量推广成本过高等问题,使其市场竞争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该节点将传统木结构榫卯技术进行简化和创新,实现榫卯木结构节点的预制和装配。创新设计后的节点通过构件间的快速连接,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完整性的梁柱木结构单元,既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又将传统复杂的榫卯连接方式大大简化。简单的构件形式更便于大批量的预制加工及生产,可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解决木结构节点现代化推广困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包括下柱、左横梁、右横梁、一号L形连接件、二号L形连接件、上柱、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和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所述下柱的顶部为去芯环壁,环壁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左横梁的底边配合,环壁的相对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与一号L形连接件的长边配合,
[0005]所述上柱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凸起,凸起上设置有二号凹槽,所述二号凹槽与右横梁的底边配合,所述圆形凸起的侧壁位于二号凹槽的尽头设置有纵向的半凹槽,所述半凹槽与二号L形连接件的长边配合,
[0006]所述左横梁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为阶梯形,最上端的阶梯上设置有一号矩形槽口,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的短边配合,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贯穿通孔,将左横梁与二号L形连接件固定,
[0007]所述左横梁与右横梁相对设置,所述右横梁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设置有二号矩形槽口,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的短边配合,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贯穿通孔,将右横梁与一号L形连接件固定。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的勾形凸起与左横梁的前端勾形的底层凹口配合。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横梁的前端凸起和下柱的环壁与右横梁的勾形的凹口配合。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横梁的前端勾形凸起的前端为圆弧形,与下柱的圆环内部弧面吻合。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一号L形连接件的长边的外侧面为圆弧形,与下柱的圆环外部弧面吻合。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二号L形连接件的长边的外侧面为圆弧形,与上柱的圆柱外部弧面吻合。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横梁的前端勾形结构的后端为二级阶梯形。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二号L形连接件的短边长度等于一号矩形槽口的长度和左横梁的第二阶梯的长度之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木结构节点符合装配式建筑可预制装配的原则,既满足建筑结构的基本受力要求,又沿袭传统榫卯的节点连接优势,不需使用其他额外金属连接件,通过类似于传统榫卯结构的节点创新型设计,便于装配化生产制造和组装施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扩大其使用面。
[0017](2)此种节点的应用使建筑结构在组合使用后可随时按照固定方式进行拆卸和重组,便于对建筑结构相应部分进行及时维护和检修,并能保证在此过程中不对原有节点进行破坏,有效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
[0018](3)本技术的存在能有效解决木构建筑节点对于螺钉等金属连接件的依赖,提高木建筑结构自身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将传统组装复杂的榫卯木构节点进行创新和简化,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推动传统木构技艺的应用新型发展,为建筑结构节点的安装提供一种可装配、高效的创新连接方法。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拆解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爆炸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拼接透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的拼接过程图;
[0026]图中:1

下柱,2

左横梁,3

右横梁,4

一号L形连接件,5

二号L形连接件,6

上柱,7

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8

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一、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

6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包
括下柱1、左横梁2、右横梁3、一号L形连接件4、二号L形连接件5、上柱6、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7和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8,所述下柱1的顶部为去芯环壁,环壁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左横梁2的底边配合,环壁的相对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与一号L形连接件4的长边配合,
[0029]所述上柱6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凸起,凸起上设置有二号凹槽,所述二号凹槽与右横梁3的底边配合,所述圆形凸起的侧壁位于二号凹槽的尽头设置有纵向的半凹槽,所述半凹槽与二号L形连接件5的长边配合,
[0030]所述左横梁2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为阶梯形,最上端的阶梯上设置有一号矩形槽口,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5的短边配合,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8贯穿通孔,将左横梁2与二号L形连接件5固定,
[0031]所述左横梁2与右横梁3相对设置,所述右横梁3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设置有二号矩形槽口,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4的短边配合,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榫卯木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柱(1)、左横梁(2)、右横梁(3)、一号L形连接件(4)、二号L形连接件(5)、上柱(6)、一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7)和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8),所述下柱(1)的顶部为去芯环壁,环壁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左横梁(2)的底边配合,环壁的相对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与一号L形连接件(4)的长边配合,所述上柱(6)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凸起,凸起上设置有二号凹槽,所述二号凹槽与右横梁(3)的底边配合,所述圆形凸起的侧壁位于二号凹槽的尽头设置有纵向的半凹槽,所述半凹槽与二号L形连接件(5)的长边配合,所述左横梁(2)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为阶梯形,最上端的阶梯上设置有一号矩形槽口,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5)的短边配合,所述一号矩形槽口与二号L形连接件(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二号圆柱形木构连接件(8)贯穿通孔,将左横梁(2)与二号L形连接件(5)固定,所述左横梁(2)与右横梁(3)相对设置,所述右横梁(3)的前端为勾形,勾形的后端设置有二号矩形槽口,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4)的短边配合,所述二号矩形槽口与一号L形连接件(4)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汝琳刘滢于戈谭淏云吕流芳林子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