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旋转格栅式后涵道引射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循环发动机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旋转格栅式后涵道引射器。
技术介绍
[0002]变循环发动机作为下一代战机的动力装置,其结合了亚声速飞行条件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油耗以及超声速条件下涡喷发动机高推力等特点,通过改变发动机一些可调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者位置来调节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参数,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拥有合适的热力循环参数,极大的提升了飞机性能。
[0003]后涵道引射器是变循环发动机改变热力循环参数的重要可调部件之一,其类似于一个可变面积的混合器,通过改变发动机内外涵道的面积比,进而调节内外涵道的流量大小,并与模式选择阀和前涵道引射器相匹配,达到调节变循环发动机热力循环参数的目的。
[0004]内外涵道的气体在经过后涵道引射器后进行内外涵道气流的掺混,掺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推力性能。传统的平移式、转动式的面积调节方案,内外涵道气流间的掺混仅依靠一个气流接触面的剪切作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旋转格栅式后涵道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作动连杆、固定环、液压作动器;所述格栅均匀分布在变循环发动机外涵出口,格栅呈梯形体设置,且梯形体面积较小的一侧朝向进气口,外涵气流从格栅缝隙进入;格栅的上端使用六角凸台结构与作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格栅的下端采用圆锥结构置于外涵道内壁上的圆锥孔内;所述固定环套设于变循环发动机外涵出口的外壁上,所述液压作动器与固定环连接,所述作动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环铰接;其中,通过液压作动器推动固定环带动作动连杆旋转,进而使格栅跟随作动连杆旋转,以调节外涵道面积,旋转范围为0
°
~90
°
,90
°
时对应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态,0
°
时对应变循环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玥,刘润富,王启星,梁倬宁,尤延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