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836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池和生化池,回流污泥分离区底部与厌氧区连通,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好氧区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排泥管,沉淀池上部设置排水管,排泥管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池的下部连通;污泥回流池内设置有回流污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AAO系统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后续化学除磷药剂成本;能够降低厌氧区消耗进水碳源量,提高缺氧区进水碳源浓度、提高脱氮效率;能够提高AAO系统污泥浓度,缩小系统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节约土建建设成本。节约土建建设成本。节约土建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行业生化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AAO污水处理技术是流程最简单、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技术,系统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污泥回流区等组成。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回流污泥亦回流至厌氧区。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供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接着进入好氧区,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5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并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此为吸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存。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后浓度已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风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0003]AAO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0004](1)工艺成熟、完善,管理经营丰富;
[0005](2)功能严格分区,便于处理工艺的管理、调整和优化;
[0006](3)对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好,特别是生物除磷脱氮效果较好,出水水质稳定;
[0007](4)可自动运行,但对自控要求不高:适当选用自控设备,可实现对工艺过程的优化管理;
[0008](5)运行稳定,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水力和污染物)能力。
[0009]目前AAO污水处理技术也具有以下缺陷
[0010](1)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回流中带入大量氧及硝酸盐,氧的存在破坏了PAOs释磷所需的“厌氧压抑”环境,致使厌氧菌以O2为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其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正常释放,同时也将导致好氧异养菌与PAOs进行碳源竞争。
[0011](2)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要想维持高污泥浓度需提高污泥回流比,但高污泥回流比将带入大量的氧及硝酸盐,抑制聚磷菌的生长及释磷过程。
[0012](3)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4Q为限,不宜太高。
[0013]目前,污水处理厂主体生化系统主要采用脱氮除磷的AAO工艺,国家对生态环境质量更加重视,污水厂排放标准逐步提高,节能降碳政策大力推进,如何提高AA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趋势。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以提高AAO脱氮除磷效果。该系统在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前设置一段回流污泥分离区,将含有大量硝酸盐氮和DO的回流污泥进行浓缩、分离。浓缩后的高浓度污泥自流进入厌氧区,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集水槽收集后直接排至沉淀区进水端。在达到提高污泥回流总量的同时,减少回流污泥中DO及硝酸盐氮总量、减少对聚磷菌的抑制影响。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池和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依次分隔为回流污泥分离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回流污泥分离区底部与厌氧区连通,所述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好氧区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沉淀池上部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泥管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池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池内设置有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一端伸入污泥回流池底部,所述回流污泥管另一端与回流污泥分离区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回流污泥分离区内部倾斜设置有斜板形成泥斗,所述斜板与回流污泥分离区和厌氧区的分隔板形成通道。
[0017]优选的,所述斜板的倾斜角:50
°
≤α<90
°

[0018]优选的,所述斜板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
[0019]优选的,所述斜管填料上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回流污泥分离区通过集水槽收集上清液后通过上清液排放管与沉淀池连通。
[0020]优选的,所述污泥回流池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与回流污泥管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厌氧区内设置有潜水搅拌器。
[0022]优选的,所述缺氧区内设置有潜水推流器。
[0023]根据实际情况,所述污水预处理池还可以安装粗格栅、进水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的池体;好氧区内设置有曝气设施、混合液回流设施;沉淀池内设置有刮泥机、刮渣板、出水堰板。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技术能够提高AAO系统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后续化学除磷药剂成本。常规AAO系统污泥回流池的污泥浓度约8000mg/L,本改良的AAO系统,回流污泥经回流污泥分离区进一步浓缩后,使回流至厌氧区的污泥浓度可达15000~20000mg/L。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的回流量约相当于常规AAO工艺的四分之一,大幅的减少了回流污泥中带入的氧及硝酸盐对厌氧区聚磷菌的抑制作用。生物除磷效率提升后,后续的深度化学除磷可相应的减少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
[0026](2)本技术能够降低厌氧区消耗进水碳源量,提高缺氧区进水碳源浓度、提高脱氮效率。
[0027](3)本技术能够提高AAO系统污泥浓度,缩小系统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节约土建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污水预处理池;2、回流污泥分离区;3、厌氧区;4、缺氧区;5、好氧区;6、沉淀池;7、污泥回流池;8、污泥回流泵;9、斜管填料;10、集水槽;11、斜板;12、潜水搅拌器;13、潜水推流器;14、回流污泥管;15、排泥管;16、上清液排放管;17、污水管;1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的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池1和生化池,生化池依次分隔为回流污泥分离区2、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
[0032]回流污泥分离区2内部倾斜设置有斜板11形成泥斗,斜板11与回流污泥分离区2和厌氧区3的分隔板形成通道。斜板11的倾斜角:50
°
≤α<90
°

[0033]斜板11上方设置有大孔径斜管填料9,斜管填料9上方设置有集水槽10。
[0034]厌氧区3内设置有潜水搅拌器12;缺氧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预处理池(1)和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依次分隔为回流污泥分离区(2)、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所述回流污泥分离区(2)底部与厌氧区(3)连通,所述污水预处理池(1)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厌氧区(3)、缺氧区(4)和好氧区(5);所述好氧区(5)通过污水管(17)与沉淀池(6)连通;所述沉淀池(6)下部设置有排泥管(15),所述沉淀池(6)上部设置排水管(18),所述排泥管(15)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池(7)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池(7)内设置有回流污泥管(14),所述回流污泥管(14)一端伸入污泥回流池(7)底部,所述回流污泥管(14)另一端与回流污泥分离区(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良的AA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分离区(2)内部倾斜设置有斜板(11)形成泥斗,所述斜板(11)与回流污泥分离区(2)和厌氧区(3)的分隔板形成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贵华姚雨刘丽彭彩霞于涛程红琴
申请(专利权)人:涟源市海川达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