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高效集约型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50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模式高效集约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厌氧区、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第三缺氧区、第三好氧区、二沉池;还包括进水总管、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还包括曝气总管、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第三曝气管、第四曝气管;还包括第一内回流管、第二内回流管。该系统可根据不同进水水质情况,通过控制曝气、回流和进水,使得系统可以随时调整为流化床AAOAO工艺、流化床AOA工艺或流化床AOAO工艺等多种模式运行,工程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可适应不同水质、水量,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佳,特别是对总氮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能最大限度利用进水中的有效碳源。碳源。碳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高效集约型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高效集约型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住建部及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现状仍然存在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容量,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等问题。
[0003]近年来,国务院陆续颁布制定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促使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不断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新的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凸显出我国目前污水收集率低,处理效能不高等问题。
[0004]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排水管网现存问题进行排查,有助于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但是由于排水管网涉及面宽,短期内难以实现本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高效集约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厌氧区(1)、第一缺氧区(2)、第二缺氧区(3)、第一好氧区(4)、第二好氧区(5)、第三缺氧区(6)、第三好氧区(7)、二沉池(8);还包括进水总管(10)、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第三进水管(13),所述第一进水管(11)连通所述进水总管(10)与所述第一厌氧区(1),所述第二进水管(12)连通所述进水总管(10)与所述第一缺氧区(2),所述第三进水管(13)连通所述进水总管(10)与所述第三缺氧区(6),所述第一进水管(11)、所述第二进水管(12)、所述第三进水管(13)上均设有阀门;还包括曝气总管(20)、第一曝气管(21)、第二曝气管(22)、第三曝气管(23)、第四曝气管(24),所述第一曝气管(21)连通所述曝气总管(20)与所述第二缺氧区(3),所述第二曝气管(22)连通所述曝气总管(20)与所述第一好氧区(4),所述第三曝气管(23)连通所述曝气总管(20)与所述第二好氧区(5),所述第四曝气管(24)连通所述曝气总管(20)与所述第三好氧区(7),所述第一曝气管(21)、所述第二曝气管(22)、所述第三曝气管(23)、所述第四曝气管(24)上均设有阀门,所述曝气总管(20)与鼓风设备连通;还包括第一内回流管(41)、第二内回流管(42),所述第一内回流管(41)连通所述第二好氧区(5)与所述第一缺氧区(2),所述第二内回流管(42)连通所述第三好氧区(7)与所述第三缺氧区(6),所述第一内回流管(4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仲怡谢益佳黎柳记段家栋王雪徐彦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