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03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池和生化池,所述污水预处理池的出水口经进水管与生化池连通;所述生化池依次分隔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底部与缺氧区连通,所述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均是上部连通;所述沉淀区的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且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伸入沉淀区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另一端伸入缺氧区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相对更为丰富、稳定,剩余污泥产量少,污泥处理及处理费用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冲击能力强,对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管理方便,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胀。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行业生化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0003]活性污泥法特点如下:
[0004](1)一是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0005](2)二是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缺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预处理池(1)和生化池,所述污水预处理池(1)的出水口经进水管(2)与生化池连通;所述生化池依次分隔为厌氧区(3)、缺氧区(4)、好氧区(5)和沉淀区(6);所述厌氧区(3)底部与缺氧区(4)连通,所述缺氧区(4)、好氧区(5)和沉淀区(6)均是上部连通;所述沉淀区(6)的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沉淀区(6)内设置有污泥回流管(8)且污泥回流管(8)的一端伸入沉淀区(6)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8)另一端伸入缺氧区(4)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6)内部倾斜设置有斜板(9),所述斜板(9)在沉淀区(6)内部形成泥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底部设置有回流污泥泵(10),所述回流污泥泵(10)与污泥回流管(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上方设置有挡泥板(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6)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12),所述斜管填料(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贵华姚雨刘丽彭彩霞韩同昕于涛
申请(专利权)人:涟源市海川达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