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832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相对安装于机体底部的固定端板以及固杆转板,所述固定端板上表面设置用于连接机体的接触块。所述固定端板通过侧面固定安装的转动节与转动杆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板的底端固定安置有固定板端,所述固定板端底部连接有内缩杆管,所述内缩杆管的底端连接有减压杆,且减压杆穿过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端板与底端的底撑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撑固端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轮板,所述固轮板之间设有转动轮。本申请,能在飞行器落地时缓和轮体组件受到的压力,以减小自身飞行器自身中立所产生的压力,降低轮胎着地时的磨损,进而提升轮体及其他组件的而抗压寿命。轮体及其他组件的而抗压寿命。轮体及其他组件的而抗压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航天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在飞行器安全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起落架是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地面移动和停放所必需的支持系统,是飞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飞机的使用于安全,飞机在着陆接地瞬间或在不平的跑道上高速滑跑时,与地面发生剧烈的撞击,除充气轮胎可起小部分缓冲作用外,大部分撞击能量要靠减震器吸收。
[0003]现代飞机上应用较广的是油液空气减震器,当减震器受撞击压缩时,空气的作用相当于弹簧,贮存能量。而油液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小孔,吸收大量撞击能量,把它们转变为热能,使飞机撞击后很快平稳下来,不致颠簸不止。
[0004]在飞行器降落时,部分起落装置在减震部位与支撑部位的受力较大,突然承受较大的作用力易使起落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影响其安全性,并且,起落装置在降落着地后,轮胎会向后受压出现打滑的现象,导致滑行距离增长,为此,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包括相对安装于机体底部的固定端板以及固杆转板,所述固定端板上表面设置用于连接机体的接触块。
[0010]所述固定端板通过侧面固定安装的转动节与转动杆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板的底端固定安置有固定板端,所述固定板端底部连接有内缩杆管,所述内缩杆管的底端连接有减压杆,且减压杆穿过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端板与底端的底撑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撑固端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轮板,所述固轮板之间设有转动轮。
[0011]所述转动杆板通过侧面固定的折杆铰接座铰接有转动折杆,所述转动折杆底端开设的腰型孔内部垂直穿插设置有可移动的推压横杆,所述推压横杆底部对称设有减震滑杆,所述减震滑杆通过中部设置的减震器贯穿固定板端以及支撑端板并与顶动偏杆铰接,所述顶动偏杆通过底端固定的偏转顶杆与固轮板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位于固定板端以及支撑端板之间用于缓冲机身压力。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外侧套设柔性套管。
[0013]优选的,所述偏转转轴与底撑固端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底撑固端的底端固定
安装有固定端块,所述固定端块侧面连接有缓冲缩杆,所述缓冲缩杆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与缩端撑杆固定连接,且缩端撑杆与触压垫粘接,所述触压垫用于抵接偏转顶杆产生摩擦力。
[0014]优选的,所述转动杆板通过侧面固定的铰接座与收缩杆铰接,所述收缩杆可伸缩式设置于液压杆内部,所述液压杆与位于其顶端的固杆转板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通过底部固定的滑杆节与转动弹杆铰接,所述转动弹杆的中部套设转轴弹簧,且其末端转动连接有折杆后节。
[0015]优选的,所述转动折杆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杆板与折杆后节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折杆与液压杆交叉设置,所述折杆后节的另一侧连接有内缩端杆。
[0016]3.有益效果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方案,通过液压杆减小内侧压力,使收缩杆向液压杆的内侧收缩,并通过收缩杆连接的铰接座带动转动杆板通过顶端转动节与固定端板翻转转动,随后使转动杆板及其他组件通过翻转落下,使得转动杆板与固定端板的相对位置垂直,在与地面接触滑行时,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以降低所受冲击使支撑结构断裂的几率;
[0019](2)当收缩杆与液压杆收缩的同时,液压杆与固杆转板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偏转,液压杆偏转通过折杆后节使转动弹杆与内缩端杆的位置产生变化,并通过转动弹杆转动时通过滑杆节进行转动,此时转动弹杆向上偏转,并通过折杆后节带动转动折杆产生偏转,使得转动折杆向上偏转与折杆铰接座产生转动,转动折杆转动时推动推压横杆和减震滑杆向下移动,此时柔性套管内的减震器处于伸长状态,内缩杆管内的减压杆向下进行延伸,使固定板端与支撑端板的距离逐渐增加,并通过减震滑杆的延长,进而使顶动偏杆偏转,使偏转顶杆转动使固轮板与底撑固端偏转,可在飞行器着陆时将受到的力向上传递,削减飞行器自身受到的重力以减小压力;
[0020](3)当转动轮与地面接触时,会受到竖向重力的影响,通过偏转转轴使固轮板偏转,使顶动偏杆与减震滑杆向上移动,使得支撑端板在伴随其移动的同时带动柔性套管内侧的减震器挤压,以起到减震的效果,该结构通过传递受到压力的方式来进行减震,使得着地后飞行器整体的状态较为稳定,避免受到缓冲时产生偏转;
[0021](4)内缩杆管与减压杆进行收缩时,通过减压杆顶端的活塞环在内缩杆管内的滑动槽内滑动,并在减震作用时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随后减震滑杆移动带动转动折杆产生偏转,转动折杆后侧末端向下摆动的同时使转动弹杆向下侧偏转,同时带动折杆后节向滑杆节靠近,并挤压转轴弹簧,以达到传递震动的作用,随后固杆转板落至地面后向后回弹,并使偏转顶杆逐渐与缩端撑杆前端的触压垫接触,缩端撑杆受到压力向缓冲缩杆内侧收缩,进而挤压缓冲弹簧,并通过固定端块作为整体的支撑,该结构使在落地时缓和轮体组件受到的压力,以减小自身飞行器自身中立所产生的压力,降低轮子在着地时的磨损进而提升轮体及其他组件的而抗压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柔性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端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转动弹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说明:
[0028]1、固定端板;2、接触块;3、转动节;4、转动杆板;5、折杆铰接座;6、转动折杆;7、固定板端;8、推压横杆;9、减震滑杆;10、内缩杆管;11、减压杆;12、支撑端板;13、柔性套管;14、底撑固端;15、偏转转轴;16、固轮板;17、顶动偏杆;18、偏转顶杆;19、转动轮;20、铰接座;21、减震器;22、收缩杆;23、液压杆;24、滑杆节;25、转动弹杆;26、转轴弹簧;27、折杆后节;28、内缩杆;29、固杆转板;30、滑动槽;31、活塞环;32、固定端块;33、缓冲缩杆;34、缓冲弹簧;35、缩端撑杆;36、触压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包括相对安装于机体底部的固定端板(1)以及固杆转板(29),所述固定端板(1)上表面设置用于连接机体的接触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板(1)通过侧面固定安装的转动节(3)与转动杆板(4)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板(4)的底端固定安置有固定板端(7),所述固定板端(7)底部连接有内缩杆管(10),所述内缩杆管(10)的底端连接有减压杆(11),且减压杆(11)穿过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端板(12)与底端的底撑固端(14)固定连接,所述底撑固端(14)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轮板(16),所述固轮板(16)之间设有转动轮(19);所述转动杆板(4)通过侧面固定的折杆铰接座(5)铰接有转动折杆(6),所述转动折杆(6)底端开设的腰型孔内部垂直穿插设置有可移动的推压横杆(8),所述推压横杆(8)底部对称设有减震滑杆(9),所述减震滑杆(9)通过中部设置的减震器(21)贯穿固定板端(7)以及支撑端板(12)并与顶动偏杆(17)铰接,所述顶动偏杆(17)通过底端固定的偏转顶杆(18)与固轮板(16)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21)位于固定板端(7)以及支撑端板(12)之间用于缓冲机身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士城陈化明吴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诚朴无人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