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线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3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线结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该压线结构包括凸设有第一凸起的第一本体及可拆连接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第二本体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第一夹持面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在第二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且分别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能够在空间上形成交错,使得线缆夹持于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的部分呈波浪形,进一步增强压线的稳定性。第一凸起部分位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使得第二本体在形成夹持结构的同时能够对第一凸起起到部分收纳作用,减少了压线结构的体积。结构的体积。结构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子设备中一般采用导线、数据线和对接线等线缆实现电子设备中多个功能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线缆在靠近功能模块的位置需要压线结构,以用于加固线缆与功能模块电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或者拆卸维修的过程中,线缆被拉扯而松开与功能模块的连接或从功能模块上脱落。目前,现有的压线结构的体积大、压线不可靠,线缆受力被拉扯时仍能够进行移动,存在线缆与功能模块电连接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线结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压线结构的体积大、压线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0005]压线结构,包括:
[0006]第一本体,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能够将线缆悬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及
[0007]第二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沿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能够将所述线缆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以使所述线缆在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处弯折。
[0008]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沿所述线缆的周向与所述线缆贴合,并将所述线缆部分包裹。
[0009]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设有过线槽,以在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过线槽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过线槽用于供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一凸起。
[0010]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过线槽的槽底,所述过线槽还能够在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两侧的槽壁,所述槽壁能够将所述线缆夹持。
[0011]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插设于所述避让空间。
[0012]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空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本体。
[0013]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环形壁,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形成于所述环形壁上。
[0014]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收容于所述环形壁所围空间内并与所述环形壁连接。
[0015]在所述压线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插接部,所述环形壁套设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加强件对应所述插接部设置,并将所述环形壁所围空间分隔成安装槽和收容槽,所述插接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压线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且贯穿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00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0017]电子设备,包括:
[0018]线缆;及
[0019]如上所述的压线结构。
[0020]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上述方案的压线结构应用装备于电子设备中,其能够增强压线可靠性,同时具备较小体积。具体而言,该压线结构包括凸设有第一凸起的第一本体及可拆连接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其中,第二本体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第一夹持面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在第二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且分别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能够在空间上形成交错,使得线缆夹持于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的部分呈波浪形,线缆在压线结构的作用下被挤压塑形,形成与压线结构配合的波浪形结构,增加了线缆相对压线结构移动的难度,进一步增强压线的稳定性,避免或降低线缆与功能模块电连接失效的风险。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分位于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之间,如此使得第二本体在形成夹持结构的同时能够对第一凸起起到部分收纳作用,减少了压线结构的体积,避免压线结构的安装造成对功能模块布局的干涉。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其中:
[0024]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压线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述电子设备中压线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C

C向局部剖视图;
[0029]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压线结构的另一视角位置示意图;
[0030]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环形壁和加强件的装配示意图;
[0031]图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本体、环形壁和加强件的另一视角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37]现有电子设备中一般采用导线、数据线和对接线等线缆实现电子设备中多个功能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线缆在靠近功能模块的位置需要压线结构,以用于加固线缆与功能模块电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或者拆卸维修的过程中,线缆被拉扯而松开与功能模块的连接或从功能模块上脱落。目前,现有的压线结构的体积大、压线不可靠,线缆受力被拉扯时仍能够进行移动,存在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能够将线缆悬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沿第一方向间隔凸设有第二夹持面和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能够将所述线缆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以使所述线缆在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处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和所述第三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沿所述线缆的周向与所述线缆贴合,并将所述线缆部分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有过线槽,以在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过线槽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过线槽用于供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一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过线槽的槽底,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菊元段江勇游延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