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斌专利>正文

一种加工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28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加工车床,包括加工车床主体,所述加工车床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多功能组件,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定位外壳体,所述定位外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运动齿轮,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盒,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衔接柱体,所述定位外壳体通过滑动轮与动力底座装置活动连接,通过设有多功能组件与动力底座装置,有利于车床进行移动,通过齿轮带动车床运动,解决了设备因质量较重而难以移动的问题,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人们的使用。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车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工车床。

技术介绍

[0002]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可以分为普通车床、转塔和回转车床、自动车床、多刀半自动车床以及立式车床等种类,加工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常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作为一种改进型的设备,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0003]但是现有的加工车床没有相应的移动装置,车床通常安装到支撑底座上,以对车床进行支撑固定,在安装使用时,由于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移动装置,而由于车床一般体型较大,质量较重,导致设备难以移动,不利于人们使用。
[0004]同时现有的加工车床大多结构固定,因此无法对加工车床床体进行转动,只能用于固定位置与场所,并且无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车床床体进行转动,无法灵活应用,给加工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车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车床,包括加工车床主体,所述加工车床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多功能组件,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定位外壳体,所述定位外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运动齿轮,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盒,所述定位外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衔接柱体,所述衔接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圈齿轮,所述外圈齿轮通过副转轮与主转轮活动连接,所述主转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衔接柱,所述副转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衔接柱,所述主衔接柱通过主衔接孔与定位板活动连接,所述副衔接柱通过副衔接孔与定位板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外壳体通过滑动轮与动力底座装置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底座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远离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盒,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底座外体,所述底座外体通过轴承与过滤柱体活动连接,所述过滤柱体通过转筒与传送带活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传送齿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所述运动齿轮、所述滑动轮的数量均为四个。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轮恰好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运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盒的内固定安装有电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圈齿轮内部的齿轮与副转轮相啮合,所述副转轮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主转轮通过齿轮与三个副转轮相啮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盒的底部与支撑板无接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盒的数量为四个。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
[0015]进一步的,所述传送齿轮与运动齿轮相啮合。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1.本技术通过设有多功能组件与动力底座装置,有利于车床进行移动,在第二电机盒内的电机作用下,通过轴承对过滤柱体进行作用使过滤柱体带动转筒转动,进而使传送带进行转动,同时带动传送齿轮进行运动,通过齿轮的相互作用使运动齿轮进行运动,从而推动定位柱运动,使定位外壳体产生移动,此时,滑动轮在支撑板的凹槽内运动,使加工车床主体发生移动,通过齿轮带动车床运动,解决了设备因质量较重而难以移动的问题,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0018]2.本技术通过设有转动组件,有利于对车床床体进行转动,在第一电机盒内的电机作用下,通过主衔接柱对主转轮作用使其转动,通过齿轮的相互作用使副转轮转动,进而使外圈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衔接柱体带动加工车床主体进行转动,可以使加工车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给加工工作带来便捷。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剖面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动力底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剖面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的第三剖面图。
[0028]附图标记为:1、加工车床主体;2、多功能组件;201、定位外壳体;202、定位柱;203、运动齿轮;204、滑动轮;205、第一电机盒;206、转动组件;2061、衔接柱体;2062、外圈齿轮;2063、主转轮;2064、副转轮;2065、主衔接柱;2066、副衔接柱;2067、定位板;2068、主衔接孔;2069、副衔接孔;3、动力底座装置;301、支撑板;302、动力组件;3021、底座外体;3022、轴承;3023、过滤柱体;3024、转筒;3025、传送带;3026、传送齿轮;303、第二电机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加工车床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照图1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车床,包括加工车床主体1,加工车床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多功能组件2,多功能组件2包括定位外壳体201,定位外壳体2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02,定位柱20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运动齿轮203,定位外壳体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204,定位外壳体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盒205,定位外壳体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206,转动组件206包括衔接柱体2061,衔接柱体20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圈齿轮2062,外圈齿轮2062通过副转轮2064与主转轮2063活动连接,主转轮20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衔接柱2065,副转轮20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衔接柱2066,主衔接柱2065通过主衔接孔2068与定位板2067活动连接,副衔接柱2066通过副衔接孔2069与定位板2067活动连接,定位外壳体201通过滑动轮204与动力底座装置3活动连接,多功能组件2与动力底座装置3的相互作用,使加工车床主体1的移动更加简单,同时具备转动的功能。
[00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底座装置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的表面开设有与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车床,包括加工车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车床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多功能组件(2),所述多功能组件(2)包括定位外壳体(201),所述定位外壳体(2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02),所述定位柱(20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运动齿轮(203),所述定位外壳体(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轮(204),所述定位外壳体(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盒(205),所述定位外壳体(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206),所述转动组件(206)包括衔接柱体(2061),所述衔接柱体(20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圈齿轮(2062),所述外圈齿轮(2062)通过副转轮(2064)与主转轮(2063)活动连接,所述主转轮(20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衔接柱(2065),所述副转轮(20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衔接柱(2066),所述主衔接柱(2065)通过主衔接孔(2068)与定位板(2067)活动连接,所述副衔接柱(2066)通过副衔接孔(2069)与定位板(2067)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外壳体(201)通过滑动轮(204)与动力底座装置(3)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底座装置(3)包括支撑板(301),所述支撑板(301)的表面开设有与凹槽,所述支撑板(3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302),所述动力组件(302)远离支撑板(30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杨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