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99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用途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863109.0、申请日为2019年09月1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用途”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或生物制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3]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ligand 1,PD

L1)又称CD274,为B7家族成员,是PD

1的配体。PD

L1属于I型跨膜蛋白,共290个氨基酸,包含1个IgV样区、1个IgC样区、1个跨膜疏水区和1个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内区。
[0004]与其他B7家族分子不同的是,PD

L1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发现,PD

L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除淋巴细胞外,PD

L1也表达于其他多种组织如胸腺、心脏、胎盘等的内皮细胞,以及各类非淋巴系如黑色素瘤、肝癌、胃癌、肾细胞癌、卵巢癌、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头颈癌等。PD

L1在调节自身反应性T、B细胞和免疫耐受方面具有一定广泛性,并且在外周组织T和B细胞应答起作用。PD

L1在肿瘤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0005]与PD

L1相结合的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

1)又称CD279,是CD28家族成员,其胞质区含有2个酪氨酸残基,靠近N端的1个位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

based inhibitory motif,ITIM)中,靠近C端的1个位于免疫受体酪氨酸转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

based switch motif,ITSM)中。PD

1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在正常情况下,PD

1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Treg的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但在肿瘤的发生中,肿瘤细胞表达的PD

L1与PD

1结合后却能通过对淋巴细胞的抑制性作用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PD

L1与PD

1的结合可导致多种生物学变化,引起免疫调控,如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抑制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等。
[0006]单克隆抗体在癌症的检测及生物靶向治疗方面成功的应用,引起了肿瘤治疗的变革。然而,传统的单抗(150kD)分子质量过大,难穿透组织,造成肿瘤区域的有效浓度较低,治疗效果不充分;传统的抗体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而改造的抗体很难达到原来的亲和力。此外,完全人源化的传统抗体开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稳定性不够等诸多因素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普及。
[0007]纳米抗体是目前最小的抗体分子,其分子量是普通抗体的1/10。纳米抗体除具备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反应性外,还拥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性,如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可溶性好、易表达、免疫原性弱、穿透性强、靶向性强、人源化简单,制备成本低廉等,几乎完美克服了传统抗体开发周期长,稳定性较低,保存条件苛刻等缺陷。
[0008]然而,目前本领域尚缺乏令人满意的针对PD

L1的纳米抗体。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针对PD

L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类新的有效针对PD

L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区,所述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由以下组成:
[001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n+1所示的CDR1;
[0012]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n+2所示的CDR2,或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具有大于85%的序列同一性的CDR2;和
[0013]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n+3所示的CDR3;
[0014]其中,各n独立地为0、1、2、3、4、5、6、7、8、9、10、11、12、13、14或15。
[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n为0或1。
[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7、81、84、87、90、93或96所示。
[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CDR1、CDR2和CDR3由VHH链的框架区FR1、FR2、FR3和FR4所隔开。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中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CDR1、CDR2和CDR3。
[00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n+4、82、85、88、91、94或97所示;
[0020]其中,所述n为0、1、2、3、4、5、6、7、8、9、10、11、12、13、14或15;
[0021]其中,上述氨基酸序列中任意一种氨基酸序列还包括任选地经过添加、缺失、修饰和/或取代1

8个(较佳地1

5个,更佳地1

3个)氨基酸残基,并能够保留PD

L1纳米抗体的PD

L1结合亲和力的衍生序列。
[00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n为0或1。
[002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9、82、85、88、91、94或97所示。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是针对PD

L1表位的纳米抗体,并且具有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选自下组的蛋白质: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VHH链的CDR区、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如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其包含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其特征在于,所述VHH链的CDR由以下组成:(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的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2所示的CDR2,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3所示的CDR3;(i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6所示的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7所示的CDR2,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8所示的CDR3;(ii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6所示的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7所示的CDR2,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8所示的CDR3;或者,(iv)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所示的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2所示的CDR2,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3所示的CDR3。2.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CDR1、CDR2和CDR3;优选地,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4、49、39或34所示。3.一种抗PD

L1纳米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PD

L1纳米抗体是针对PD

L1表位的纳米抗体,并且具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4.一种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编码选自下组的蛋白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5.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6.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达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7.一种纳米抗体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抗体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Z1

Z2

L

Z3(式I)式中,Z1为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PD

L1纳米抗体的VHH链;Z2为免疫球蛋白的Fc段;L为接头序列;Z3为免疫调节分子部分。8.一种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偶联物含有:(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祎凤翟天航袁志军曾竣玮孙左宇黄威峰
申请(专利权)人:普米斯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