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一大批铁路、公路、水利水电、跨流域调水等重大基础设施战略工程相继在西部地区实施。工程建设逐渐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延伸。长大、深埋、穿越板块活动强烈区的隧道(洞)越来越常见,伴随而来的高地温隧道也越来越多。根据《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规定,隧道内温度超过28℃就会影响隧道结构安全和施工人员健康,这类隧道即称为高地温隧道。
[0003]矿山法修建的山岭隧道需在隧道开挖后喷射混凝土以控制围岩应力释放和变形,提高结构安全以及方便施工。喷射混凝土直接与围岩接触,混凝土
‑
岩石界面的粘结性能是关系到支护结构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尽管国内外工程实践和研究都表明高地温对围岩和混凝土的力学特性都会产生影响。例如高温对围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热应力效应,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温度每变化1℃,岩石中就会出现0.4~0.5MPa的热应力,极易造成拉应力区的围岩产生拉伸断裂;二是温度所导致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细观结构的变化。而高温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水分不断蒸发,导致水泥水化不足甚至停止,并且会造成水化产物高度集中;(2)高温会形成较高的温度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3)高温加快早期水化反应,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防止水的进入,从而影响后期混凝土强度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多孔介质材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高地温隧道现场的爆破后掌子面围岩表面温度、隧道洞身段喷射混凝土后的空气温度、混凝土养护湿度以及爆破后围岩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采集,并采集隧道施工现场轴距大于30cm的岩石用于室内试验试样制备;步骤二、根据隧道施工现场所采集的爆破后围岩三维点云数据,将岩石制备成能够反映现场真实爆破后围岩表面粗糙程度的岩石试样;步骤三、制备能够反映隧道现场真实单向受热温度梯度环境的养护试验箱,以及在岩石试样中反映粗糙度的平面上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
‑
岩石试样,并将混凝土
‑
岩石试样放置于养护试验箱内进行养护;步骤四、将养护后的混凝土
‑
岩石试样,制备成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mm的用于剪切试验的标准圆柱试样;步骤五、考虑高温服役环境的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剪切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爆破后围岩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至少三个以上的典型断面采集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制备岩石试样的具体过程如下:S2.1、将现场采集的大岩块试样切割成长30cm*宽30cm*高8cm的板状岩石试样;S2.2、将三维点云数据导入具有三维雕刻技术的重型石材模具机中;S2.3、在板状岩石试样中长*宽的其中一个平面上雕刻出与现场围岩表面粗糙度吻合的粗糙面;S2.4、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板状岩石试样中粗糙面的灰度图像,进而采用图像灰度的分形维数定量表征物体表面的粗糙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养护试验箱包括箱体、湿度控制装置(1)、冷却水管(2)、温度感应装置(3)、湿度感应装置(4)、底部导热板(5)、底部加热水箱(6)和橡胶隔热垫(7);湿度控制装置(1)设置于箱体上,用于对箱体内的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冷却水管(2)设置于箱体内,用于对箱体内温度进行调节;所述温度感应装置(3)和湿度感应装置(4)均设置于箱体的内侧壁上,用于对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所述底部导热板(5)设置于箱体的底部,且底部导热板(5)的下端面上连接有底部加热水箱(6),底部加热水箱(6)内的温度通过底部导热板(5)传送至箱内体;所述橡胶隔热垫(7)设置于底部加热水箱(6)的下端面上,用于实现对底部加热水箱(6)进行隔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胶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板状岩石试样的粗糙平面上喷射8cm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艳妮,唐国荣,曹锐,贾朝军,施成华,雷明锋,黄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