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开门角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智能门,门扇转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门扇按随控模块预设转动角度梯度变化转动,直到门扇最大开启角度,标记每次门扇转动后对应位置;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换算成实际随动角度,记录随控模块每次转动角度;测量并记录门扇每次转动角度;将每次门扇转动角度测量并记录,将门扇每次转动角度与相对应的随控模块转动角度对比,运用数学软件工具将对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按预设值分段,拟合数学模型直线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对应关系方程Y=KX+B;可以精准的获得开门角度和减速机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方便精准对门开角的控制。门开角的控制。门开角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开门角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智能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门角度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开门角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智能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门控产品绝大多数采用限位的方式,(如:外加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等)传感器来对智能门的开启角度进行限定。
[0003]这种限定方式需要售后人员或原厂频繁的技术支持,导致售后成本增加,且用户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调整开门角度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开门角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智能门,其通过电量计和温度检测模块对电池温度和电量进行判断是否充电,根据电池温度控制充电电流大小,并能够通过供电切换模块实现适配器无缝切换电池供电,能够实现一种较为科学的智能门双供电电路系统和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供电电路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门角度控制方法,可适用于智能门中,获取门转动角度和随控模块的转动角度,将门转动角度和随控模块的转动角度运用软件拟合数学模型直线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对应关系方程Y=KX+B,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可以准确获得开门角度和随控模块的对应关系,门开角度的精确控制可以方便用户自己通过APP软件设置自己的开门最大角度,无需售后人员或原厂频繁的技术支持,节约售后成本。
[0007]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门,智能门包括数据换算模块、采集模块、随控模块和门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门扇转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门扇按随控模块预设转动角度梯度变化转动,直到门扇最大开启角度,标记每次门扇转动后对应位置;
[0009]进一步地,预设转动角度取值范围为0.1
°
~10
°
,本实施例中预设转动角度取值为5
°
。
[0010]具体的,转动门扇时使随控模块按预设角度5
°
梯度依次转动,每次转动后标记门扇所在位置,方便后续测量门每次转动角度。
[0011]S2、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换算成实际随动角度,记录随控模块每次转动角度;
[0012]S3、测量并记录门扇每次转动角度;
[0013]具体地,将每次门扇转动角度测量并记录,将门扇每次转动角度与相对应的随控模块转动角度对比。
[0014]S4、运用数学软件工具将对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按预设值分段,拟合数学模型直线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对应关系方程Y=KX+B;
[0015]步骤S3中Y和X表示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K表示斜率,B表示常量。
[0016]其中,预设值分段取值范围为0.1
°
~10
°
,本实施例中预设值分段取值为5
°
[0017]其中,数学软件工具是Matlab、Excel或CurveFitter,本实施例中数学软件工具为Matlab。
[0018]具体地,将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按5
°
分段输入MATLAB数学软件工具中拟合方程Y=KX+B,从而可以准确获得开门角度和随控模块的对应关系,用户可以通过APP软件自己设置开门角度,数据换算模块控制随控模块按照客户设定的开门角度自动控制随控模块的转动角度。
[0019]进一步地,智能门还包括光束发射模块,所述步骤S1之前包含:在地面铺设坐标纸并将门扇关闭,将光束发射模块固定在门扇上;门扇关闭状态下光束发射模块照在坐标纸上位置标记并记录为零点;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门扇关闭状态下随控模块角度设置为零点。
[0020]其中,光束发射模块是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圆点型光束激光发射器、长条形光束照射灯或圆点型光束照射灯,本实施例中光束发射模块为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
[0021]其中,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安装在门扇的外侧或者内侧,本实施例中长条形激光发射器安装在门扇的外侧。
[0022]具体地,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安装在门扇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将坐标纸铺在门扇转动范围内的地面,将门扇按随控模块预设角度5
°
依次转动,门扇每次转动完成后都将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照在坐标纸上的位置进行标记,标记数量最少为两个,通过每次对门扇位置进行标记方便后续测量门扇每次转动的角度。
[0023]进一步地,智能门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门扇连接,直线导轨与随控模块连接;所述步骤S1中包含:门扇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直线导轨转动,直线导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角度值,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角度值换算成实际角度值,并能够实时呈现随控模块角度值。
[0024]具体地,通过导轨与门扇连接,直线导轨与随控模块连接能够在转动门扇时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通过数据换算模块对采集模块反馈的信号换算成实际随控模块转动角度,方便记录后与门扇转动角度进行对比。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包含,将门扇每次转动时光束发射模块照在坐标纸上的标记之间连接;测量每个标记与零点的角度并记录。
[0026]具体地,将门扇每次转动标记之间连接,使用量角工具将每个标记与零点处的标记进行测量,得出每次门扇转动的角度,记录后方便与随控模块转动角度进行对比。
[002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之前包含:将数据换算模块换算每次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的实际角度值记录,并与门扇每次转动角度值制作成对应表。
[0028]具体地,将门扇每次转动角度与当时随控模块转动角度一一对应制作出对应表,方便后续向数学软件工具Matlab输入数据,能够直观的看出门扇转动角度与随控模块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0029]具体地,将坐标纸铺在门扇转动范围内的地面,将长条形光束激光发射器固定在门扇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将门扇关闭并标记,此标记设置为零点,并通过数据换算模块设置此时随控模块的角度为零点,使门扇缓慢转动,使随控模块按5
°
梯度转动,通过数据换
算模块观察随控模块按5
°
梯度转动,每个梯度停下门扇进行标记,标记点最少为2个,直到门扇最大开启角度,并将每个梯度随控模块具体角度进行记录,将门扇转动时的每个标记连接,使用量角工具测量每个标记与零点的角度值,将门扇每个转动角度与随控模块每个转动角度制作成对应表,将门扇转动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输入数学软件工具Matlab并拟合出二元一次方程Y=KX+B直线数学模型图,即完成开门角度控制。
[0030]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门角度数据采集系统;
[0031]一种开门角度数据采集系统,可适用于智能门中,在转动门扇时,通过直线导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通过数据换算模块采集模块反馈信号进行运算,得出随控模块实际转动角度值,将随控模块转动角度与门扇转动角度对比,拟合二元一次方程Y=K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门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门,所述智能门包括数据换算模块、采集模块、随控模块和门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门扇转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门扇按随控模块预设转动角度梯度变化转动,直到门扇最大开启角度,标记每次门扇转动后对应位置;S2、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信号换算成实际随动角度,记录随控模块每次转动角度;S3、测量并记录门扇每次转动角度;S4、运用数学软件工具将对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按预设值分段,拟合数学模型直线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对应关系方程Y=KX+B;步骤S4中Y和X表示门扇角度和随控模块角度,K表示斜率,B表示常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门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门还包括光束发射模块,所述步骤S1之前包含:在地面铺设坐标纸并将门扇关闭,将光束发射模块固定在门扇上;门扇关闭状态下光束发射模块照在坐标纸上位置标记并记录为零点;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门扇关闭状态下随控模块角度并设置为零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门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门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门扇连接,直线导轨与随控模块连接;所述步骤S1中包含:门扇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直线导轨转动,直线导轨带动随控模块转动;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转动角度值,数据换算模块将采集模块反馈随控模块角度值换算成实际角度值,并能够实时呈现随控模块角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开门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包含,将门扇每次转动时光束发射模块照在坐标纸上的标记之间连接;测量每个标记与零点的角度并记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门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彰成,于海波,潘嘉明,赵程,刘达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甲智甲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