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74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亮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第一光学膜片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结构,至少部分所述棱镜结构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第二光学膜片具有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凹槽,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通过填充在凹槽中的胶粘剂与凸缘粘接为一体;第三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波浪形柱体结构。本申请去掉了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可以避免翘曲和变形,增加了结构强度。同时通过设置波浪形柱体结构,可以在不增加膜片厚度和不降低透光率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效果。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效果。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特别涉及一种增亮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层不具备自发光的能力,在背光模组中需要借助LED光源等才可以显示图像。现有的背光模组中使用的LED光源为点光源,需要在光学膜片的辅助作用下才可以转化为亮度均一的面光源。
[0003]CN 1791829 A公开了有关光学膜片的一些
技术介绍
,其特别指出,现有的各种光学膜片是一层一层堆叠设置在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这些光学膜片由于是独立生产加工和分别进行组装的,因而生产后还需要包覆保护膜,组装时又需要将保护膜去掉,增加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独立的光学膜片也增加了转运和组装时损伤膜片的机会。因而,该现有技术提出了通过胶粘剂将两层膜片粘接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复合光学膜片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提出的粘接而成的复合光学膜片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光学膜片1,所述第一表面构造有棱镜结构11,第二光学膜片2具有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的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扩散膜,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和第二光学膜片(2),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结构(11),至少部分所述棱镜结构(11)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2)具有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的凸缘(12)插入的对应数量的凹槽(21),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和第二光学膜片(2)通过填充在所述凹槽(21)中的胶粘剂(13)与插入的凸缘(12)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波浪形柱体结构(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柱体结构(22)具有波浪形的横截面,所述波浪形的波谷(221)位于所述凹槽(21)的正上方,所述波浪形的波峰(222)位于相邻两个凹槽(21)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柱体结构(22)沿平行于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长度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为沿平行于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相邻凹槽之间的横向间距与棱镜结构(11)的横向间距相同;所有所述凸缘(12)的顶部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三角形,所述敞口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30

70度。7.一种增亮扩散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增亮扩散膜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和第二光学膜片(2),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包括底部的基材层(15),基材层(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服吴迪朱小磊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