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63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底部的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架顶端面正中间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容器外壳的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包含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部底端的底气密支撑板,通过两根以上的门扣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前端面的前气密支撑板,位于底气密支撑板上方且互相对称的两块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力组件里的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和第三动力组件和密封箱的相互配合,在底部气密支撑板配输气管用于连接外界的充气泵等充气装置,实现对固定的电容器外壳充气,若无明显的响声,则产品合格,达到高效便捷又能深度检测电容器外壳气密性的目的。又能深度检测电容器外壳气密性的目的。又能深度检测电容器外壳气密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属于电容器外壳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外壳主要还是起到保护内部电极的作用,包括防水、防碰、电极位置等,其次正规的电容器外壳采用的是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的材料制作,它还有加速散热的辅助作用,而起到上述的这些作用,对气密性严格要求,特别是用于动车上的电容器外壳,动车或安装在动车上的电子器件都会有着严格的要求,若电容器外壳的气密性要求不够,高速行驶情况下,电池运用所散发的高热量无法及时散去,加上雨雪天气防水效果不好,会严重增加检修负担,因此需要对出厂的电容器外壳进行深度检测,市场上没有专门设计一款高效便捷又能深度检测电容器外壳气密性的设备,故本技术设计了一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底部的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架顶端面正中间的固定框架;
>[0006]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0),所述框架组件(10)包括底部的固定架(101)、固定在固定架(101)顶端面正中间的固定框架(102);所述固定框架(102)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容器外壳的密封箱(20);所述密封箱(20)包含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102)内部底端的底气密支撑板(201),通过两根以上的门扣(2021)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102)前端面的前气密支撑板(202),位于底气密支撑板(201)上方且互相对称的两块夹板(203),还有和前气密支撑板(202)相对称的后气密支撑板(204),在所述底气密支撑板(201)上方安装有与之适配的顶气密支撑板(205);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102)的顶端的第一动力组件(30),位于固定框架(102)后方的第二动力组件(40)和第四动力组件(60),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102)左右两个侧面的第三动力组件(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0)括在所述固定框架(102)的顶端设有垂直下压的第一气缸(301);第一气缸(301)垂直贯穿所述固定框架(102)后与所述顶气密支撑板(205)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301)两侧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导杆(302),所述第一导杆(302)垂直贯穿固定框架(102)的气缸固定板(1023)后与顶气密支撑板(205)顶端面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杆(302)与所述气缸固定板(1023)接触的位置安装有直线轴承(3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组件(40)包含移动固定板(401),所述移动固定板(401)上下两端垂直固定在固定框架(102)的后端面上,所述移动固定板(401)垂直方向正中间通过U型件(402)固定有马达(403),所述马达(403)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丝杆(404),所述第一丝杆(404)水平垂直贯穿移动固定板(401)中间部位后与后气密支撑板(204)固定,在所述马达(403)输出轴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导杆(405),所述第二导杆(405)垂直贯穿移动固定板(401)后与后气密支撑板(204)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外壳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动力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常杭钟水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尼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