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55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包括锅炉、烟道、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循环连接管、氨烟混合器、氨气供气装置和脱硝风机,烟道连接在锅炉上,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沿烟气排出方向依次设置在烟道上,循环连接管的一端与烟道连接且位于脱硝催化剂层后的烟气出气侧,循环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氨烟混合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氨气供气装置与氨烟混合器的氨气进口连接,氨烟混合器的混合出口通过脱硝风机与喷氨格栅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小脱硝稀释风系统氨逃逸与风烟系统漏风量,有效避免烟道内水堵塞现象且降低了尿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的电耗。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的电耗。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的电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燃烧
,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煤发电作为大型可控电源,承担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压舱石”,是我国电力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煤炭燃烧持续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尤其所排放的的氮氧化物是引起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0003]煤粉锅炉在烟气脱硝时,往往采用先进、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工艺,稀释风系统作为脱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脱硝效果。传统的稀释风取自空气,作为载体与氨气混合并送至锅炉烟道参与脱硝反应,这部分空气送入锅炉烟道使得锅炉漏风量增大,引风机电耗增加;另一方面,未完全参与反应的氨气随着烟气排出,还会造成烟气排放氨逃逸升高;此外,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氨气中含有的水分会凝结在管道内形成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脱硝稀释风系统氨逃逸与风烟系统漏风量,有效避免烟道内水堵塞现象且降低了尿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的电耗的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包括锅炉、烟道、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循环连接管、氨烟混合器、氨气供气装置和脱硝风机,所述烟道连接在所述锅炉上,所述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沿烟气排出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烟道上,所述循环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烟道连接且位于所述脱硝催化剂层后的烟气出气侧,所述循环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氨气供气装置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氨气进口连接,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混合出口通过所述脱硝风机与所述喷氨格栅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省煤器的底部设有省煤器灰斗,所述循环连接管上设有气固旋风分离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进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出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灰料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灰斗之间通过细灰输送泵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进气侧之间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出气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氨气供气装置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氨气进口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烟气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灰料出口设置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底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细灰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
灰料出口之间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细灰输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省煤器灰斗之间设有第五阀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脱硝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混合出口之间设有第六阀门;所述脱硝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喷氨格栅之间设有第七阀门。
[0012]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通过氨烟混合器使热烟气与氨气混合,这样热烟气作为载体与氨气混合,有助于氨气中水分汽化,能够有效避免烟道内水堵塞现象,而且将参与脱硝反应后的热烟气再循环喷入锅炉烟道内,能减小脱硝稀释风系统氨逃逸与风烟系统漏风量,有效降低了尿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的电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为锅炉;11为烟道;12为省煤器;13为省煤器灰斗;2为喷氨格栅;3为脱硝催化剂层;4为循环连接管;5为氨烟混合器;6为氨气供气装置;61为第三阀门;7为脱硝风机;71为第六阀门;72为第七阀门;8为气固旋风分离器;81为第一阀门;82为第二阀门;9为细灰输送泵;91为第四阀门;92为第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其包括锅炉1、烟道11、省煤器12、喷氨格栅2、脱硝催化剂层3、循环连接管4、氨烟混合器5、氨气供气装置6和脱硝风机7,所述烟道11连接在所述锅炉1上,所述省煤器12、喷氨格栅2、脱硝催化剂层3沿烟气排出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烟道11上,所述循环连接管4的一端与所述烟道11连接且位于所述脱硝催化剂层3后的烟气出气侧,所述循环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氨烟混合器5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氨气供气装置6与所述氨烟混合器5的氨气进口连接,所述氨烟混合器5的混合出口通过所述脱硝风机7与所述喷氨格栅2连接。
[0020]由此,本技术通过氨烟混合器5使热烟气与氨气混合,这样热烟气作为载体与氨气混合,有助于氨气中水分汽化,能够有效避免烟道11内水堵塞现象,而且将参与脱硝反
应后的热烟气再循环喷入锅炉1烟道11内,能减小脱硝稀释风系统氨逃逸与风烟系统漏风量,有效降低了尿素使用量以及脱硝风机7的电耗。
[0021]示例性的,所述省煤器12的底部设有省煤器灰斗13,所述循环连接管4上设有气固旋风分离器8,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4的进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4的出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灰料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灰斗13之间通过细灰输送泵9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烟气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顶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灰料出口设置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底部;细灰输送泵9将固体灰颗粒通过气力输送的方式送入省煤器灰斗13;通过气固旋风分离器8对经过脱硝催化剂层3的出气侧的热烟气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来的低灰量热烟气由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上方的烟气出气口送入氨烟混合器5,分离出来的固体灰颗粒由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下方的灰料出口排出并送入省煤器灰斗13,减小与氨气混合前热烟气的携带灰量,有效避免了烟道11堵塞和磨损。
[0022]示例性的,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8的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烟道、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循环连接管、氨烟混合器、氨气供气装置和脱硝风机,所述烟道连接在所述锅炉上,所述省煤器、喷氨格栅、脱硝催化剂层沿烟气排出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烟道上,所述循环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烟道连接且位于所述脱硝催化剂层后的烟气出气侧,所述循环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氨气供气装置与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氨气进口连接,所述氨烟混合器的混合出口通过所述脱硝风机与所述喷氨格栅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的底部设有省煤器灰斗,所述循环连接管上设有气固旋风分离器,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进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烟气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的出气侧连接,所述气固旋风分离器的灰料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灰斗之间通过细灰输送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脱硝稀释风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滨毛睿任利明王传启胡金顶李源杜学森张平安徐乃宾郭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