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以及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38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以及供电系统。终端设备包括壳体、配电器件、充电组件及冷却组件。壳体包括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间隔设置。配电器件收容于第一收容腔中。充电组件包括插接件,插接件部分位于壳体外部,部分插入第一收容腔,并且与配电器件电性连接。冷却组件包括冷源及冷却管道,冷源收容于第二收容腔中,冷却管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中间段,中间段连接于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第一段与第二段通过中间段折叠,第一段的端部及第二段的端部均与冷源固定连接,并均自第一收容腔穿入第二收容腔中,中间段伸入插接件中。中间段伸入插接件中。中间段伸入插接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以及供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以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电车配套的供电系统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供电系统的主机设备通过终端设备为电车提供充电服务。目前,为实现电车即充即走的目标,终端设备提供给电车的电流越来越大,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终端设备提供给电车的电流及充电效率的增大,现有终端设备的散热能力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终端设备存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以及供电系统,终端设备应用于供电系统中。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及供电系统,在保证终端设备及供电系统具有较大的充电效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提高了散热能力,且提高了环境耐受性,提高了工作寿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壳体、配电器件、充电组件以及冷却组件。壳体包括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间隔设置。配电器件收容于第一收容腔中。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间隔设置;配电器件,所述配电器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部,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腔,并且与所述配电器件电性连接;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源及冷却管道,所述冷源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的端部及所述第二段的端部均与所述冷源固定连接,并均自所述第一收容腔穿入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中间段伸入所述插接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且所述通孔的孔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冷却管道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面伸入所述插接件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配电器件与所述冷却管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与所述配电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间隔设置,并均位于所述挡板背向所述第二收容腔的一侧,所述插接件中设有第一功率线缆及第二功率线缆,所述第一功率线缆及所述第二功率线缆均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面伸出,所述第一功率线缆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线缆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壳及盖板,所述盖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壳的一侧,所述主壳包括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间隔设置,所述盖板可与所述主壳在第三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盖板遮盖所述第一收容槽而构成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盖板遮盖所述第二收容槽而构成所述第二收容腔;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设有第一通风孔及第二通风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间隔相对并均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孔轴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的孔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盖板设有第四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的孔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四通风孔可与所述第三通风孔间隔相对,且所述第四通风孔的孔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志晟杨泰鑫韩鑫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