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04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左右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与辅助散热装置内部相通,上下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的安装高度根据使用需求调整设置,左右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不对称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与上下方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三等份划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充电桩本体内部的散热,散热效果佳,并且设置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充电桩本体内的问题开启散热风扇,从而达到自适应散热,便于推广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特别是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0003]由于充电桩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一般采用将充电桩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发散,起到对充电桩的散热作用;但是其散热效果比较差,热量积攒在充电桩内部,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充电桩散热方式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充电桩内部散热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
[0006]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左右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与辅助散热装置内部相通,上下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的安装高度根据使用需求调整设置,左右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不对称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与上下方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三等份划分。
[000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与充电柱本体连接的安装壳体、设置于安装壳体内的多个第一散热风扇、设置于安装壳体内的风流动驱动装置、设置于安装壳体外侧的排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壳体内部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散热风扇联动连接,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内,所述排热机构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
[000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和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
[000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
机连接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连接的连接皮带、与连接皮带连接的第一丝杠螺母、与第一丝杠螺母连接的第一排风块;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内。
[00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与转动电机连接的转动齿轮、与转动齿轮连接的转动皮带、与转动皮带连接的第二丝杠螺母、与第二丝杠螺母连接的第二排风块,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一排风块与第二排风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中间位置。
[00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和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之间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连接。
[00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限位轴设有两个且呈对角线设置分布。
[001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排热机构包括散热框、设置于散热框上方的第二散热风扇,所述安装壳体上对应散热框位置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框与安装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散热框侧面设有出风口,所述散热框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上。
[0014]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辅助散热门。
[0015]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辅助修理门。
[0016]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充电桩本体内部的散热,散热效果佳,并且设置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充电桩本体内的问题开启散热风扇,从而达到自适应散热,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辅助散热装置;2、安装壳体;3、第一散热风扇;4、风流动驱动装置;41、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411、驱动电机;412、驱动齿轮;413、连接皮带;414、第一丝杠螺母;415、第一排风块;42、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421、转动电机;422、转动齿轮;423、转动皮带;424、第二丝杠螺母;425、第二排风块;5、排热机构;51、散热框;52、第二散热风扇;53、散热口;54、出风口;6、限位轴;7、辅助散热门;8、辅助修理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由于现有散热装置在对充电桩进行散热时,散热效果不佳,效率也比较低,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佳,便于企业推广使用。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

4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左右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1,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与辅助散热装置1内部相通,上下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的安装高度根据使用需求调整设置,左右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不对称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与上下方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三等份划分,辅助散热装置1能够完成
对充电桩本体内部的散热,散热效果佳,便于充电桩更好地使用,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0025]其中,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包括与充电柱本体连接的安装壳体2、设置于安装壳体2内的多个第一散热风扇3、设置于安装壳体2内的风流动驱动装置4、设置于安装壳体2外侧的排热机构5,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内,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壳体2内部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散热风扇3联动连接,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内,所述排热机构5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外表面,工作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安装壳体2内温度,设定一个定值,一旦温度超过这个值,第一散热风扇3自动开启工作,即能够自适应安装壳体2内部温度,从而完成对充电桩的散热,由于安装壳体2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相通,因此安装壳体2内的温度即为充电桩本体内的温度,因此其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充电桩的散热,待温度降低到定值时,第一散热风扇3自动关闭。
[0026]详细地,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41和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42,所述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41包括驱动电机411、与驱动电机411连接的驱动齿轮412、与驱动齿轮412连接的连接皮带413、与连接皮带413连接的第一丝杠螺母414、与第一丝杠螺母414连接的第一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左右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1),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与辅助散热装置(1)内部相通,上下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的安装高度根据使用需求调整设置,左右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不对称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与上下方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三等份划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包括与充电柱本体连接的安装壳体(2)、设置于安装壳体(2)内的多个第一散热风扇(3)、设置于安装壳体(2)内的风流动驱动装置(4)、设置于安装壳体(2)外侧的排热机构(5),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内,所述第一散热风扇(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壳体(2)内部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散热风扇(3)联动连接,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内,所述排热机构(5)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流动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和第二风流动驱动机构(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工作温度的充电桩快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流动驱动机构(41)包括驱动电机(411)、与驱动电机(411)连接的驱动齿轮(412)、与驱动齿轮(412)连接的连接皮带(413)、与连接皮带(413)连接的第一丝杠螺母(414)、与第一丝杠螺母(414)连接的第一排风块(415);所述驱动电机(411)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欢
申请(专利权)人:孚亨工业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