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04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电缆前端的电缆连接件和设置在电机头插孔内的电机连接件;所述电缆连接件包括;电缆插头、插头绝缘套、电缆连接套和密封卡套;所述电机连接件包括;插座绝缘套、电机插座和电机插头,以及与电机插头前端连接有引接线;其中,所述电缆连接件插入所述插座绝缘套的的中后部,所述电缆插头插入所述电缆插头插入孔内,实现将待连接电缆与预注油潜油电机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缆连接件和电机连接件,实现电缆与电机快速连接。电机快速连接。电机快速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2019年全球稠油已探明储量大约8150亿吨,占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70%,而渤海地区的稠油储量也达到85%以上。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是适用于海上油田稠油开采有效可行的方法,蒸汽注入井下温度可达到370℃左右。为了使潜油电缆与潜油电机适应如此高的井下温度,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工艺所采用的潜油电机为预注油结构,且要求电缆与电机可实现快速连接。而常规潜油电缆与潜油电机连接时,潜油电缆的端部预制电缆头,通过电缆头与潜油电机进行连接,实现密封、绝缘的目的,这种结构和工艺,是在连接后再对潜油电机进行注油,无法满足预注油结构的潜油电机的要求,且现场耗时长,不能实现电缆与电机快速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其通过电缆连接件和电机连接件,实现电缆与电机快速连接。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电缆前端的电缆连接件和设置在电机头插孔内的电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0005]所述电缆连接件包括;
[0006]电缆插头,其与待连接电缆的铜导线端部可拆卸连接;
[0007]插头绝缘套,其中后部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的橡胶内护套前端,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前部内周设有第一限位周缘,所述第一限位周缘的内周与所述铜导线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周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橡胶内护套的前端和所述电缆插头的末端相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的末端与所述待连接电缆的钢管外护套的前端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前端与所述电缆插头外周相适配;
[0008]电缆连接套,其套设在所述插头绝缘套的中后部,所述电缆连接套的前部内周与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电缆连接套后部的内周与所述待连接电缆的钢管外护套外周相适配;
[0009]密封卡套,其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上,并与所述电缆连接套的末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插头绝缘套固定在所述待连接电缆上;
[0010]所述电机连接件包括;
[0011]插座绝缘套,其设置在电机头插孔内,插座绝缘套的外周与所述电机头插孔相适配,在所述插座绝缘套内设有轴向的内腔,在所述内腔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周缘;
[0012]电机插座,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部,所述电机插座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周缘的后端面相抵接,在所述电机插座前部设有电机插头插入孔,在所述电机插座后部设有电缆
插头插入孔;
[0013]电机插头,其设置在所述内腔前部,所述电机插头的后端插入所述电机插头插入孔内,前端连接有引接线;
[0014]其中,所述电缆连接件插入所述插座绝缘套的的中后部,所述电缆插头插入所述电缆插头插入孔内,实现将待连接电缆与预注油潜油电机电连接。
[0015]优选的是,在所述电机头插孔的中部设有第三限位周缘,在所述插座绝缘套的中部设有限位轴肩,在所述限位轴肩与所述第三限位周缘之间设有碟簧。
[0016]优选的是,在所述电机插座的前端设有倒角结构,在所述倒角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周缘之间设有角密封O型圈。
[0017]优选的是,在所述插座绝缘套的中部设有多道径向设置的密封圈槽,在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径向密封O型圈。
[0018]优选的是,所述多道径向设置的密封圈槽为2道。
[0019]优选的是,在所述电机头插孔的后部设有卡环,用于防止所述插座绝缘套脱出所述电机头插孔。
[0020]优选的是,在所述电缆连接套的前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插头运输帽。
[0021]优选的是,在所述电机头插孔的后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插座运输帽。
[0022]优选的是,所述电缆插头与待连接电缆的铜导线端部通过螺纹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缆连接件和电机连接件,实现电缆与电机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专利技术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插头的剖视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头绝缘套的剖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缆连接套和密封卡套的剖视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机连接件的剖视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座绝缘套的剖视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机插座的剖视图。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机插头的剖视图。
[0033]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待连接电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6]如图1

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电缆2前端的电缆连接件100和设置在电机头3插孔31内的电机连接件200;
[0037]所述电缆连接件100包括;
[0038]电缆插头110与待连接电缆2的铜导线端部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缆插头110与待连接电缆2的铜导线21端部通过螺纹111连接。
[0039]插头绝缘套120的中后部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2的橡胶内护套22的前端,所述插头绝缘套120的前部内周设有第一限位周缘121,所述第一限位周缘的内周与所述铜导线21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周缘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橡胶内护套120的前端和所述电缆插头110的末端相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120的末端与所述待连接电缆2的钢管外护套22的前端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120的前端与所述电缆插头110的外周相适配;
[0040]电缆连接套130套设在所述插头绝缘套120的中后部,所述电缆连接套130的前部内周与所述插头绝缘套120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电缆连接套130后部的内周与所述待连接电缆2的钢管外护套23的外周相适配。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电缆连接套130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插头运输帽150连接的螺纹131。
[0041]密封卡套140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2上,并与所述电缆连接套130的末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插头绝缘套130固定在所述待连接电缆2上。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密封卡套140与所述电缆连接套130螺纹连接,在所述密封卡套140内设有用于密封胶圈141。
[0042]所述电机连接件200包括;
[0043]插座绝缘套210,其设置在电机头3插孔31内,插座绝缘套210的外周与所述电机头3插孔31相适配,在所述插座绝缘套210内设有轴向的内腔,在所述内腔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周缘211。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电机头3插孔31的中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注油潜油电机与潜油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电缆前端的电缆连接件和设置在电机头插孔内的电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件包括;电缆插头,其与待连接电缆的铜导线端部可拆卸连接;插头绝缘套,其中后部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的橡胶内护套前端,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前部内周设有第一限位周缘,所述第一限位周缘的内周与所述铜导线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周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橡胶内护套的前端和所述电缆插头的末端相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的末端与所述待连接电缆的钢管外护套的前端抵接;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前端与所述电缆插头外周相适配;电缆连接套,其套设在所述插头绝缘套的中后部,所述电缆连接套的前部内周与所述插头绝缘套的外周相适配;所述电缆连接套后部的内周与所述待连接电缆的钢管外护套外周相适配;密封卡套,其套设在所述待连接电缆上,并与所述电缆连接套的末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插头绝缘套固定在所述待连接电缆上;所述电机连接件包括;插座绝缘套,其设置在电机头插孔内,插座绝缘套的外周与所述电机头插孔相适配,在所述插座绝缘套内设有轴向的内腔,在所述内腔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周缘;电机插座,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部,所述电机插座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周缘的后端面相抵接,在所述电机插座前部设有电机插头插入孔,在所述电机插座后部设有电缆插头插入孔;电机插头,其设置在所述内腔前部,所述电机插头的后端插入所述电机插头插入孔内,前端连接有引接线;其中,所述电缆连接件插入所述插座绝缘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令喜黄新春赵仲浩张光一杨璐杜丹阳罗会刚张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