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舵机领域的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包括固定壳体、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固定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上盖和底盖,驱动电机和齿轮组件均设置于固定壳体内,齿轮组件包括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三级减速齿和输出齿,在使用时,驱动电机依次通过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和三级减速齿将旋转动能传递至输出齿处,由输出齿凸出的一端与外部进行连接,以驱动外部设备进行旋转,由电位器计量输出齿的旋转角度,其中因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一体成型,保证传动时所需的强度,增加了一级减速齿和二级减速齿高扭矩输出时的稳定性,并因为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固定壳体内,所以整体的体积和高度得以进一步收缩。所以整体的体积和高度得以进一步收缩。所以整体的体积和高度得以进一步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
[0001]本技术涉及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
技术介绍
[0002]舵机由电路板、电机、减速齿轮组、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机器人的主控板发出控制信号给舵机,经由舵机电路板上的单片机作出相应的处理,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直流有刷电机开始转动,通过减速齿轮组将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同时又将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信号送回单片机,判断是否已经达到预定位置。舵机是遥控模型、人形机器人控制动作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驱动机器人关节活动的重要运动执行装置。
[0003]公开号为CN2156829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金属舵机,包括舵机本体,舵机本体包括上盖、中盖及底盖,底盖与中盖之间设有电机,电机连接设有PCB板,电机顶部向上延伸设有电机齿,PCB板还连接设有电位器,电位器顶部向上延伸设有输出柄,上盖与中盖之间设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减速齿,第一减速齿一侧与电机齿相互啮合,第一减速齿另一侧啮合设有第二减速齿,第二减速齿侧方啮合设有第三减速齿,第三减速齿啮合设有输出齿,输出齿底端与输出柄相连接,输出齿顶部及底部分别套设有轴承,输出齿顶端向上延伸并暴露于上盖外部。
[0004]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定缺陷,其一第一减速齿和第二减速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与上盖和中盖进行连接,导致减速齿的结构稳定性有所减低;其二内部结构不合理的设置,主要为减速机构设置于中盖的上端,而中盖内部的空间无法合理充分的利用,导致整体体积和高度无法进一步收缩,不利于后续的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7]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包括固定壳体、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固定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上盖和底盖,驱动电机和齿轮组件均设置于固定壳体内,齿轮组件包括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三级减速齿和输出齿,一级减速齿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上盖和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第一转轴,二级减速齿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上盖和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第二转轴,一级减速齿分别与驱动电机和二级减速齿进行啮合连接,三级减速齿分别与二级减速齿和输出齿进行啮合连接,输出齿向上延伸至凸出上盖,输出齿的下端连接有电位器,电位器通过主控电路板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
[0008]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上盖和固定壳体之间与底盖和固定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用于增加防水性能。
[0009]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输出齿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增加防水性能,避免外部水源沿着输出齿进入固定壳体内。
[0010]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上盖和底盖分别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安装于固定壳体的两端,上盖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加固螺丝,加固螺丝用于增加上盖和底盖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大扭力情况下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1]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固定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配合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输出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均采用深沟球轴承,减轻了轴齿上面的轴部份直接与孔设计的摩擦系数,达成了提升齿轮传动效力的作用,固定壳体和上盖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的轴承槽。
[0012]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三级减速齿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壳体和上盖内设有用于与固定套进行配合的定位槽。
[0013]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固定壳体的外侧设有散热槽,散热槽通过外部机械加工制成,通过向内凹陷的散热槽增加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散热能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0014]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主控电路板通过电源信号线与外部进行连接,电源信号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固定壳体和底盖进行配合的防水尾套,防水尾套由塑胶或硅胶构成,通过防水尾套与固定壳体和底盖的贴合,使得增加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汽进入固定壳体内。
[0015]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一级减速齿包括有第一大齿轮部和第一小齿轮部,二级减速齿包括有第二大齿轮部和第二小齿轮部,三级减速齿包括有第三大齿轮部和第三小齿轮部,输出齿包括输出大齿部和凸出于上盖的输出小齿部,第一大齿轮部和第一小齿轮部分别与驱动电机和第二大齿轮部进行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部和第三小齿轮部分别与第二小齿轮部和输出大齿部进行啮合连接,通过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三级减速齿和输出齿之间紧凑的设置,可将该舵机的整体高度降低至33毫米。
[0016]上述说明中进一步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齿轮与第一大齿轮部进行啮合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驱动电机依次通过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和三级减速齿将旋转动能传递至输出齿处,由输出齿凸出的一端与外部进行连接,以驱动外部设备进行旋转,由电位器计量输出齿的旋转角度,其中因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一体成型,保证传动时所需的强度,增加了一级减速齿和二级减速齿高扭矩输出时的稳定性,并因为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固定壳体内,所以整体的体积和高度得以进一步收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的第一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的第二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中齿轮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1
‑
固定壳体,101
‑
散热槽,2
‑
驱动电机,3
‑
上盖,4
‑
底盖,5
‑
电位器,6
‑
输出齿,601
‑
输出大齿部,602
‑
输出小齿部,7
‑
一级减速齿,701
‑
第一转轴,702
‑
第一大齿轮部,703
‑
第一小齿轮部,8
‑
二级减速齿,801
‑
第二转轴,802
‑
第二大齿轮部,803
‑
第二小齿轮部,9
‑
三级减速齿,901
‑
第三大齿轮部,902
‑
第三小齿轮部,10
‑
加固螺丝,11
‑
固定螺丝,12
‑
主控电路板,13
‑
密封垫,14
‑
密封圈,15
‑
电源信号线,16
‑
防水尾套,17
‑
第一轴承,18
‑
第二轴承,19
‑
第三轴承,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包括固定壳体、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上盖和底盖,驱动电机和齿轮组件均设置于固定壳体内,齿轮组件包括一级减速齿、二级减速齿、三级减速齿和输出齿,一级减速齿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上盖和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第一转轴,二级减速齿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上盖和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第二转轴,一级减速齿分别与驱动电机和二级减速齿进行啮合连接,三级减速齿分别与二级减速齿和输出齿进行啮合连接,输出齿向上延伸至凸出上盖,输出齿的下端连接有电位器,电位器通过主控电路板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固定壳体之间与底盖和固定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底盖分别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安装于固定壳体的两端,上盖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固定壳体进行配合的加固螺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金属矮身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光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碧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