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79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圆柱电池包括有电芯以及位于电芯顶部的主控板,主控板与电芯正极通过线材连接,且通过金属条绕至电芯的负极进行连接;主控板远离电芯的一面还包括有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第一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正极,第二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第一负极;还包括形成容置腔的端盖与金属筒,电芯与端盖均位于容置腔内;金属筒套合于电芯以形成第二负极;端盖还设有正极孔与负极孔,第一金属远离主控板的一端通过正极孔探出于端盖的外表面,第二金属远离主控板的一端通过负极孔平齐于端盖的外表面;充电时,将含有端盖的一端与插入至充电槽中即可进入充电。的一端与插入至充电槽中即可进入充电。的一端与插入至充电槽中即可进入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圆柱电池充放电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电器中如儿童玩具、灯具、无线键鼠和遥控器等,均通过配备标准型号的圆柱电池得以通电使用,而消费者基于环保角度和经济角度的考虑,愈发青睐购买可以重复充电使用的圆柱电池;
[0003]一般认知中,圆柱电池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充电时,需要将圆柱电池放置在充电装置的充电仓内,在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充电仓的两个充电电极夹持于圆柱电池的两端,操作较为繁琐;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开号为CN181217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装置,方案中所提及,充电电池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和充电负极,另一端设有放电负极,充电时,电池盒中的充电触点与充电负极和正极相接触以进行充电,该方案中虽优化了电池的充电结构,但是出于对充电电池的放置稳定考虑,其所适配的充电装置还是采用将充电电池整体埋置在充电盒内方式,并无使得充电操作能够简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电池的结构进一步的复杂化,生产难度增大;因此,亟需一种的合理方案,解决上述出现的充电电池结构不够合理,充电步骤繁杂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充电电池结构不够合理,充电步骤繁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包括有电芯以及位于电芯顶部的主控板,主控板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且通过金属条绕至电芯的负极进行连接;主控板远离电芯的一面还设有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第一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正极,第二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第一负极;还包括形成容置腔的端盖与金属筒,电芯与主控板均位于容置腔内;金属筒套合于电芯,且金属筒的内侧壁与金属条相贴合,以形成第二负极;端盖设有用于供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探出并形成隔离的通孔。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端盖远离所述主控板的一面还设有多组磁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端盖远离所述主控板的一面还设有环状的放置槽,所述第一金属件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中心,所述第二金属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多组的装配孔,所述第二金属件呈环状且设有与多组所述装配孔相适配的装配脚,其一所述装配脚延伸至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金属筒的柱面还设有绝缘壳。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金属条的材质为金属镍、金属铜和金属银中的其中一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端盖靠近空腔的一面还设有凸板,凸板与所属于电池的正极边缘相抵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应用于与对上述的圆柱电池进行充电,包括:座体和装配在所述座体内的充电芯片,所述座体的外侧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多个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内均设有与所述充电芯片电性连接的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所述充电槽槽口所形成的圆面直径与上述的圆柱电池的端面直径相适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充电槽的内端壁还设有用于磁性吸附圆柱电池的磁铁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充电槽的槽口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与充电芯片电连接。
[0015]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提供权上述的圆柱电池以及上述的充电装置;
[0017]S2、将圆柱电池具有端盖的一侧插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槽中,以使得第一充电电极与第一金属接触,第二充电电机与第二金属接触。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圆柱电池包括有电芯以及位于电芯顶部的主控板,主控板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且通过金属条绕至电芯的负极进行连接;主控板远离电芯的一面还设有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第一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正极,第二金属与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第一负极;还包括形成容置腔的端盖与金属筒,电芯与主控板均位于容置腔内;金属筒套合于电芯,且金属筒的内侧壁与金属条相贴合,以形成第二负极;端盖设有用于供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探出并形成隔离的通孔;在充电时,仅需将圆柱电池的端盖一侧插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槽内,此时,圆柱电池的作为正极的第一金属件和作为第一负极的第二金属件分别与充电电极相接触,主控板对控制电流的输入以对圆柱电池进行充电;使用时,作为正极的第一金属件与用电器的正极接入端连接,由于第一金属凸出于壳体外,因此避免误触到第二金属件所形成的第一负极情况,作为第二负极的金属筒外侧壁与用电器的负极接入端连接,完成电量电性通道以驱动用电器,结构进而满足正负极引出方向相对,又能够满足单侧接入即可充电的特性,不牺牲圆柱电池的适用性,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的立体爆炸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仰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圆柱电池立体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圆柱电池的爆炸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立体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俯视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和充电装置配合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8]1、端盖;11、磁铁单元;12、放置槽;13、凸板;2、金属筒;
[0029]3、电芯;4、第一金属件;5、第二金属件;51、装配脚;6、金属条;
[0030]7、绝缘壳;8、座体;81、充电接口;82、充电槽;821、第一充电电极;
[0031]822、第二充电电极;83、磁铁件;84、指示灯;9、主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3]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0035]一般认知中,圆柱电池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充电时,需要将圆柱电池放置在充电装置的充电仓内,在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充电仓的两个充电电极夹持于圆柱电池的两端,操作较为繁琐;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开号为CN181217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装置,方案中所提及,充电电池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和充电负极,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芯以及位于电芯顶部的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芯的正极电连接,且通过金属条绕至所述电芯的负极进行连接;所述主控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面还设有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正极,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形成第一负极;还包括形成容置腔的端盖与金属筒,所述电芯与所述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金属筒套合于所述电芯,且所述金属筒的内侧壁与所述金属条相贴合,以形成第二负极;所述端盖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探出并形成隔离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远离所述主控板的一面还设有多组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远离所述主控板的一面还设有环状的放置槽,所述第一金属件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中心,所述第二金属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多组的装配孔,所述第二金属件呈环状且设有与多组所述装配孔相适配的装配脚,其一所述装配脚延伸至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向来李观凤谌华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来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