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及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40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包括壳体、盖体和一对引出端子,盖体固定在壳体上,盖体上设置有两连接孔,壳体上设置有插板,引出端子均设置在插板上,引出端子分别穿设两连接孔以可固定在盖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两种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及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及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蓄电池中,锂电池本体和铅酸电池本体需分别通过各自盖体上的一对引出端子用导线并联连接后再给机动车或船舶供电。该种蓄电池,其结构复杂、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另一种蓄电池。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包括壳体、盖体和一对引出端子,所述盖体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两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插板,所述引出端子均设置在插板上,所述引出端子分别穿设两连接孔以可固定在盖体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引出端子包括一体式正极引出端子和一体式负极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盖体(1)和一对引出端子,所述盖体(1)固定在壳体(4)上,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两连接孔,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插板(21),所述引出端子均设置在插板(21)上,所述引出端子分别穿设两连接孔以可固定在盖体(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子包括一体式正极引出端子(7)和一体式负极引出端子(8),所述一体式正极引出端子(7)和一体式负极引出端子(8)分别穿设两连接孔而可固定在盖体(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用于压紧正极导电片(5)和负极导电片(6)并将所述一体式正极引出端子(7)和一体式负极引出端子(8)固定在两连接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子包括两分体式引出端子,各个所述分体式引出端子均包括连接座(11)和连接件(12),所述连接座(11)设置在插板(21)上,所述连接件(12)与连接座(11)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12)穿设一连接孔而固定在盖体(1)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与连接座(11)通过螺纹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引出端子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导电片(5)和负极导电片(6),所述正极导电片(5)上设置有正极导电孔,所述负极导电片(6)上设置有负极导电孔,所述正极导电片(5)和负极导电片(6)均设置在盖体(1)上并使正极导电孔与正极连接孔、负极导电孔与负极连接孔对应连通而分别形成正极导电通道和负极导电通道,以使所述引出端子分别穿设正极导电通道和负极导电通道以分别与正极导电片(5)、负极导电片(6)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华王德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凯捷电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