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新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建设灵活、就近利用、单个体对电网影响小等优势,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占比,推进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
[0003]而随着上网能源的多样化,各类储能方式之间的协调优化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亟需一种针对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电网系统,能够进行能量优化管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以针对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电网系统,提出一种能够进行能量优化管理的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方法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应用于电网管理系统,所述电网管理系统包括:风电子系统、光伏子系统、储能子系统以及储热子系统,所述风电子系统、光伏子系统以及所述储能子系统分别通过馈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网管理系统,所述电网管理系统包括:风电子系统、光伏子系统、储能子系统以及储热子系统,所述风电子系统、光伏子系统以及所述储能子系统分别通过馈线连接至所述电网管理系统的母线上,所述储热子系统与所述光伏子系统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风电子系统的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以及所述光伏子系统的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获取所述储能子系统的荷电状态Q以及所述储热子系统的荷能状态H;根据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所述荷电状态Q、所述荷能状态H以及预设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确定所述电网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网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向以及各个子系统与供电网络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所述荷电状态Q、所述荷能状态H以及预设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确定所述电网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的总功率PT小于第一输出功率P1,则所述风电子系统、所述光伏子系统以及所述储能子系统均配置为向所述供电网络输出电能,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为所述供电网络的预测最小输出功率;若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的总功率P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输出功率P1,且小于第二输出功率P2,则所述风电子系统与所述光伏子系统配置为以所述总功率PT向所述供电网络输出电能;若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的总功率P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输出功率P2,所述荷电状态Q小于第一荷电状态Q1,则所述风电子系统与所述光伏子系统配置为以所述第一输出功率P1作为总功率向所述供电网络输出电能,将剩余输出功率PT
‑
P1对所述储能子系统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荷电状态Q1为所述储能子系统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荷电状态;若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的总功率PT大于或等于第三输出功率P3,所述荷电状态Q小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Q1,则所述风电子系统与所述光伏子系统配置为以第四输出功率P4作为总功率向所述供电网络输出电能,将剩余输出功率PT
‑
P4对所述储能子系统进行充电,所述第三输出功率为所述供电网络的预测最大输出功率,所述第四输出功率P4为所述第一输出功率P1与所述第三输出功率P3的平均值;若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的总功率PT大于或等于第三输出功率P3,所述荷电状态Q大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Q1,则所述风电子系统与所述光伏子系统配置为以所述第四输出功率P4作为总功率向所述供电网络输出电能,将剩余输出功率PT
‑
P4按照公式1进行功率分配,并向所述储能子系统以功率PX输出电能,向所述储热子系统以功率PY输出电能,所述公式1为:
其中,所述α为第一权重,所述α的跟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之间的比值大小成正相关;所述β为第二权重,所述β的跟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与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之间的比值大小成负相关;所述γ为第三权重;所述δ为第四权重,所述δ与所述β的取值大小成负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实际发电功率PW、所述第二实际发电功率PL、所述荷电状态Q、所述荷能状态H以及预设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确定所述电网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将公式2作为约束条件,对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容量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公式2为:其中,所述Q(tΔt)为在tΔt时刻下,所述储能子系统的预计荷电状态;所述Q(t)为在t时刻下,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当前荷电状态;所述P(t)为所述储能子系统在t时刻下的充放电功率,所述μ为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所述Q
min
为所述储能子系统最低荷电状态,所述Q
max
为所述储能子系统最高荷电状态,所述Δt为计算步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多类型储能和新能源接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革,丁昆,欧阳林,邹晶,邱宏善,王海皊,周川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盛之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