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27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包括用于进行辐射监测的集成舱室、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以及数据采集服务器;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包括前处理单元、自动测量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与自动测量单元之间具有传送机构,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电连接,并能够控制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进行自动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所述数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连接,用于对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的数据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进行控制和数据存储;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集成式辐射监测舱能够进行环境核辐射监测,能够对环境核辐射进行实时监测、连续监测,且监测数据非常全面。且监测数据非常全面。且监测数据非常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辐射自动化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

技术介绍

[0002]核辐射监测的对象是早期与剩余核辐射中的α、中子、β和γ辐射。其目的在于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急性辐射损伤或减轻气效应,并减少辐射损伤效应的发生率。通常使用各类核辐射剂量探测仪器实施测量,对于核电站和其它核工业生产设施发生核事故时能够及时的监测并评估,以降低对周边居民以及居住环境的影响。
[0003]按监测对象分为环境监测和人员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能产生辐射危害的受染地域、装备、水源、物资等进行的核辐射监测,包括早期核辐射环境监测和剩余核辐射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和中子辐射的剂量进行监测,确定受染区域内地面放射性沾染分布与衰变规律、沾染等级,进而对空气、水源、食物、武器装备、工程设施等进行放射性沾染程度的测量与评估。
[0004]对放射性物质操作环境、辐射源设施周围环境及核爆炸放射性沾染环境进行的核辐射监测。包括对地面、空气、水体、土壤、各类物体、流出物及生物样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进行的测量。一般分为三类:

本底监测。通过获得天然辐射本底水平,为制订常规监测计划、评价监测结果提供依据。

常规监测。为了解核设施正常工作时的环境情况进行的辐射监测,以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或被污染的程度。在确认环境受到污染时,须测定附近居民的集体剂量和集体剂量当量,评估其受到危害的程度。

应急事故监测。根据发生核事故或恐怖事件的事故情况和预先制订的应急计划,进行核辐射监测。
[0005]一般采用简单快速的测量方法,为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和减轻(或避免)事故及事件后果提供依据。
[0006]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大量的监测人员穿戴防护服并手持监测仪器对某个核辐射风险区域进行地毯式扫描;或者是采用搭载与车体的核应急流动实验室临时性的对某个和突发的辐射风险区域进行区域性监测。
[0007]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核辐射监测技术具有以下弊端:

对于人工监测来说,监测人员容易收到核辐射威胁,危害人体健康。
[0008]②
对于核应急流动实验室来说,在野外不具备对应急车实时加油的条件,难以实现核辐射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0009]另外,针对野外环境中的区域性核辐射监测或者扩面核辐射监测来说,目前还没有集成化的一体式核辐射监测舱,还不能实现对核辐射的无人监测、自动监测以及智能监测,不能实现野外环境中的核防护,进而难以保障生态环境中的核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以解决针对野外环境中的区域性核辐射监测或者扩面核辐射监测实施的人工核辐射监测,难以做到实时监测、连续监测、监测
数据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辐射监测的集成舱室100、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以及数据采集服务器;所述集成舱室100开设有前舱门101和后舱门102,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安置于集成舱室100靠近前舱门101位置处;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包括前处理单元、自动测量单元206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与自动测量单元206之间具有传送机构207,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206电连接,并能够控制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206进行自动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自动采样单元202,所述自动采样单元202用于采集大气中的气溶胶;所述自动测量单元206能够对前处理单元采集的大气气溶胶进行γ能谱分析和α/β辐射测量;所述数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连接,用于对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的数据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进行控制和数据存储。
[0012]优选的,所述自动采样单元202包括采样口203、滤膜204以及采样风机205,所述采样口203的开口伸出集成舱室100外,所述采样口203的另外一端贴近滤膜204上表面,所述采样风机205的吸风口贴近滤膜204的下表面,所述采样风机205的出风口伸出集成舱室100外。
[0013]这样,在采样时,开启采样风机205,将室外的空气通过采样口203吸入舱室内,并通过滤膜204,进入采样风机205的出风口,进而排出集成舱室100外,这样,滤膜204就能够将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滞留于滤膜204之上,完成采样。
[0014]优选的,所述前处理单元还包括自动换膜单元208,所述自动换膜单元208包括滤膜204卷轴以及滤膜204传送机构207,所述滤膜204卷于滤膜204卷轴上,卷于滤膜204卷轴上的滤膜204自由端通过滤膜204传动机构进入自动采样单元202中。
[0015]具体的,所述滤膜204传送机构207为两个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均朝向自动采样单元202,滤膜204的自由端从两个滚轮的中间穿出,两个滚轮通过电驱动进行转动;所述自动换膜单元208用于为自动采样单元202自动更换滤膜204,自动采样单元202完成一次采样过程后,自动换膜单元208即为自动采样单元202更换新的滤膜204,以备下次采样的进行。
[0016]优选的,所述前处理单元还包括自动切割单元211、自动压片单元212、压片储存单元213、第一机械臂215以及第二机械臂216,所述自动切割单元211与自动采样单元202通过传送机构207连接,所述自动切割单元211通过传送机构207与自动压片单元212连接,所述第一机械臂215固定于自动压片单元212旁侧,所述第二机械臂216固定于压片储存单元213旁侧。
[0017]所述自动采样单元202采样完成后的滤膜204,需要先经过自动切割单元211对覆有气溶胶的滤膜204进行切割,使其适合自动压片单元212的压制尺寸,然后进入自动压片单元212中进行压制,待自动压片单元212的压制处理后,才能进行γ能谱分析,暂未进行γ
能谱分析的压片,暂存于压片储存单元213内。
[0018]优选的,所述自动测量单元206包括γ能谱采集分析系统218以及α/β辐射测量系统217。
[0019]优选的,所述集成式辐射监测舱还包括环境参数检测装置,所述环境参数检测装置包括气象仪401和干湿沉降采样器407,所述气象仪401安装于集成舱室100的外壁,所述干湿沉降采集器设置于集成舱室100的外部,与数据采集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连接。
[0020]所述环境参数检测装置用于采集集成舱室100附近的大气环境参数。
[0021]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服务器包括主控计算机,所述主控计算机硬件内部署有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用于对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的数据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进行控制。
[0022]主控计算机连接γ剂量率监测仪、γ能谱采集分析系统218、α/β辐射测量系统217、气象仪401、干湿沉降器、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恒温设备500、以及摄像监控设备等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辐射监测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辐射监测的集成舱室(100)、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以及数据采集服务器;所述集成舱室(100)开设有前舱门(101)和后舱门(102),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安置于集成舱室(100)靠近前舱门(101)位置处;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包括前处理单元、自动测量单元(206)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与自动测量单元(206)之间具有传送机构(207),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206)电连接,并能够控制前处理单元和自动测量单元(206)进行自动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自动采样单元(202),所述自动采样单元(202)用于采集大气中的气溶胶;所述自动测量单元(206)能够对前处理单元采集的大气气溶胶进行γ能谱分析和α/β辐射测量;所述数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连接,用于对气溶胶采集检测装置的数据采样和辐射参数测量进行控制和数据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辐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采样单元(202)包括采样口(203)、滤膜(204)以及采样风机(205),所述采样口(203)的开口伸出集成舱室(100)外,所述采样口(203)的另外一端贴近滤膜(204)上表面,所述采样风机(205)的吸风口贴近滤膜(204)的下表面,所述采样风机(205)的出风口伸出集成舱室(100)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辐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单元还包括自动换膜单元(208),所述自动换膜单元(208)包括滤膜(204)卷轴以及滤膜(204)传送机构(207),所述滤膜(204)卷于滤膜(204)卷轴上,卷于滤膜(204)卷轴上的滤膜(204)自由端通过滤膜(204)传动机构进入自动采样单元(20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辐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单元还包括自动切割单元(211)、自动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院李贺红孙金铃刘浩然秦高历江昱龙詹鑫欣王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