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06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室内统一控温控湿、管道自动饲喂、增加单位面积的蜜蜂饲养量、有效减轻劳动力投入、提高了人均饲养量的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该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蜜蜂搬运、糖水饲喂、花粉饲喂、加脾、分蜂以及用于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的繁蜂房,通过室内繁殖专用蜂箱将蜜蜂分批次搬入室内繁蜂房内进行中华蜜蜂集中繁殖,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蜜蜂养殖量,通过设置的恒温恒湿装置便可维持繁蜂房内温度和湿度的稳定,该繁蜂房可实现自动化喂养,同时实现了蜜蜂白天饲喂,避免了盗蜂现象的发生,适合在蜜蜂养殖技术领域推广应用。术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蜜蜂养殖大国,蜜蜂养殖已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蜜蜂不仅能生产出大量营养丰富的多元化产品,也能为农作物的传粉起到重要作用。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蜂种,适合国内广大山区定地饲养。中华蜜蜂饲养管理属于精细化管理技术模式,然而,目前所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蜂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国,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的人均饲养量仅为50~150群,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养蜂发达国家,人均饲养管理蜜蜂通常为1000群以上,最高可达15000群。
[0003]生产模式与养殖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养蜂技术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是我国蜂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开展中华蜜蜂集约化饲养,简化饲养管理操作,调整和保持全场蜂群生产周期一致,不再以单群(箱)为单位进行管理,而是以蜂场为单位,统一进行饲喂、加脾、减脾、疫病防控等饲养管理,大幅度提高全场蜜蜂饲养管理效率。繁殖是蜜蜂规模化饲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殖期是决定分蜂扩群和提高蜂蜜产量的重要阶段。适龄采集蜂出现的高峰期与蜜源植物开花的大流蜜期的同步性是蜂产品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少蜂农因缺乏蜂群繁殖条件和提前繁蜂意识,常在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才开展蜂群繁殖,而繁殖2~3批采集蜂一般需40~60天,导致大批适龄采集蜂培育出来时,蜜源植物花期已经结束,造成蜂蜜产量大幅下降、效益显著降低。
[0004]营养和温度是影响蜂群繁殖的重要因素。其中,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是蜜蜂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但有利于蜜蜂的生长发育、增强蜜蜂抗病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养蜂生产效益。此外,在春、秋繁殖期,多数山区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常造成中华蜜蜂病敌害频发,同时导致蜂群繁殖饲料消耗增加及繁殖速度减慢。目前,蜂群繁殖初期,外界蜜源缺乏,为保证蜂群营养充足,常通过夜晚或傍晚人工饲喂方式向每一个蜂箱内依次补充糖水和花粉饲料,不但耗时费力,还常因饲喂不当造成蜂场盗蜂频发,制约蜂群繁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室内统一控温控湿、管道自动饲喂、增加单位面积的蜜蜂饲养量、有效减轻劳动力投入、有效提高人均饲养量的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在蜜蜂越冬前修建繁蜂房、多个蜜蜂繁殖蜂箱,所述繁蜂房内设置有恒温恒湿装置、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蜂箱支架;
[0008]S2.在繁蜂房搭建好后,对繁蜂房进行清洁、除味确保室内干净且无刺激性气味;
[0009]S3.在繁蜂房清洁、除味后进行蜂箱的更换,将原有的传统蜂箱更换为蜜蜂繁殖蜂箱;
[0010]S4.在蜜蜂繁殖蜂箱更换后的2

3天进行蜜蜂搬运,待蜜蜂全部回巢后,通过蜜蜂繁殖蜂箱将蜂群分批次搬入繁蜂房并间隔放置在蜂箱支架上,并通过恒温恒湿装置将繁蜂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

26℃之间,湿度控制在60%

70%之间;
[0011]S5.在蜂群搬入繁蜂房后的当晚,糖水配置室按照蜂蜜糖水比例为1:1进行配置并通过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进行糖水饲喂,每天持续饲喂2

3小时;
[0012]S6.在蜂群搬入繁蜂房3天后开始花粉饲喂,先将花粉经酒精喷洒或蒸煮消毒后,花粉和蜂蜜比例为1:1进行配置,并加入水调配成可缓慢流动糍粑状的花粉饲料,进行饲喂,每次饲喂50

100g,每隔5

7天饲喂一次花粉;
[0013]S7.在蜂群搬入繁蜂房后每隔11天采取拍照统计封盖子的方式评估蜂群繁殖情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繁殖期进行糖水饲喂时间的调整以及加脾时间的调整,
[0014]在繁殖初期30天内,采取间隔1天的饲喂方式来进行补充糖水,在繁殖初期30天后,待第一批大量幼蜂出房后调整为每天饲喂糖水,饲喂时间延长至4

6小时;
[0015]在繁殖初期,每隔20天加一次巢脾,在繁殖盛期每隔7

15天加一次巢脾;
[0016]S8.在第二年的1

2月对繁蜂房内的蜜蜂进行一次分蜂,待蜂群群势达到6脾时进行分蜂,分蜂时提走老蜂王和4脾蜜蜂,原群留2脾蜜蜂,并在原群诱入产卵新蜂王。
[0017]进一步的是,S4步骤中的分批次中每批搬入时间间隔2

3天,前一批搬入蜜蜂稳定、能从巢门正常出入蜂箱后再搬入下一批。
[0018]进一步的是,所述繁蜂房包括房屋本体,所述恒温恒湿装置、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蜂箱支架、多个蜜蜂繁殖蜂箱均设置在房屋本体内,
[0019]所述房屋本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底板共同组成;
[0020]所述前侧板上、后侧板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蜂房巢门且前后对称,每一排均包含多个蜂房巢门且沿前侧板的长度方向均布;
[0021]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门体结构,所述门体结构用于人员的进出和蜜蜂繁殖蜂箱的搬入;
[0022]所述房屋本体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个蜂箱支架,每个蜂箱支架均采用上下两层的双层设计,两个蜂箱支架之间形成过人通道;所述蜂箱支架用于摆放多个蜜蜂繁殖蜂箱;
[0023]进一步的是,所述糖水自动饲喂装置包括设置在繁蜂房的外侧设置有糖水桶、糖水配置室,所述糖水配置室用于配置糖水并且糖水通过管道注入到糖水桶内;
[0024]所述糖水桶上设置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一端伸入至糖水桶的底部,所述压力泵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右侧板后伸入至房屋本体内部且位于房屋本体内部的上方;
[0025]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多个分管,多个蜜蜂繁殖蜂箱内均设置有糖水自动饲喂器,多个糖水自动饲喂器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多个分管相连,每个连接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
[0026]所述左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控制器、定时器,所述定时器、压力泵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27]进一步的是,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设置在左侧板的内表面的中上部的电热水暖机、加湿器;
[0028]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内表均设置有水暖管,所述水暖管的两端分别与电热水暖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
[0029]所述左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显示屏、电热水暖机、加湿器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30]进一步的是,每个蜜蜂繁殖蜂箱包括箱体、箱底纱网、隔板、箱盖、多个巢框;
[0031]所述箱底纱网设置在箱体的底部;
[0032]所述箱盖设置在箱体的上端,所述箱盖包括左侧挡板、右侧挡板、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蜜蜂越冬前修建繁蜂房、多个蜜蜂繁殖蜂箱,所述繁蜂房内设置有恒温恒湿装置、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蜂箱支架;S2.在繁蜂房搭建好后,对繁蜂房进行清洁、除味确保室内干净且无刺激性气味;S3.在繁蜂房清洁、除味后进行蜂箱的更换,将原有的传统蜂箱更换为蜜蜂繁殖蜂箱;S4.在蜜蜂繁殖蜂箱更换后的2

3天进行蜜蜂搬运,待蜜蜂全部回巢后,通过蜜蜂繁殖蜂箱将蜂群分批次搬入繁蜂房并间隔放置在蜂箱支架上,并通过恒温恒湿装置将繁蜂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

26℃之间,湿度控制在60%

70%之间;S5.在蜂群搬入繁蜂房后的当晚,糖水配置室按照蜂蜜糖水比例为1:1进行配置并通过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进行糖水饲喂,每天持续饲喂2

3小时;S6.在蜂群搬入繁蜂房3天后开始花粉饲喂,先将花粉经酒精喷洒或蒸煮消毒后,花粉和蜂蜜比例为1:1进行配置,并加入水调配成可缓慢流动糍粑状的花粉饲料,进行饲喂,每次饲喂50

100g,每隔5

7天饲喂一次花粉;S7.在蜂群搬入繁蜂房后每隔11天采取拍照统计封盖子的方式评估蜂群繁殖情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繁殖期进行糖水饲喂时间的调整以及加脾时间的调整,在繁殖初期30天内,采取间隔1天的饲喂方式来进行补充糖水,在繁殖初期30天后,待第一批大量幼蜂出房后调整为每天饲喂糖水,饲喂时间延长至4

6小时;在繁殖初期,每隔20天加一次巢脾,在繁殖盛期每隔7

15天加一次巢脾;S8.在第二年的1

2月对繁蜂房内的蜜蜂进行一次分蜂,待蜂群群势达到6脾时进行分蜂,分蜂时提走老蜂王和4脾蜜蜂,原群留2脾蜜蜂,并在原群诱入产卵新蜂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的分批次中每批搬入时间间隔2

3天,前一批搬入蜜蜂稳定、能从巢门正常出入蜂箱后再搬入下一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蜂房包括房屋本体(1),所述恒温恒湿装置、糖水自动饲喂装置、蜂箱支架、多个蜜蜂繁殖蜂箱(2)均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所述房屋本体(1)由前侧板(101)、后侧板(102)、左侧板(103)、右侧板(104)、顶板(105)、底板(106)共同组成;所述前侧板(101)上、后侧板(102)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蜂房巢门(3)且前后对称,每一排均包含多个蜂房巢门(3)且沿前侧板(101)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右侧板(104)上设置有门体结构(4),所述门体结构(4)用于人员的进出和蜜蜂繁殖蜂箱(2)的搬入;所述蜂箱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前后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每个蜂箱支架(5)均采用上下两层的双层设计,两个蜂箱支架(5)之间形成过人通道;所述蜂箱支架(5)用于摆放多个蜜蜂繁殖蜂箱(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水自动饲喂装置包括设置在繁蜂房的外侧设置有糖水桶(6)、糖水配置室(7),所述糖水配置室(7)用于配置糖水并且将配置好的糖水通过管道注入到糖水桶(6)内;所述糖水桶(6)上设置有压力泵(8),所述压力泵(8)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
的一端伸入至糖水桶(6)的底部,所述压力泵(8)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料管(9),所述出料管(9)贯穿右侧板(104)后伸入至房屋本体(1)内部且位于房屋本体(1)内部的上方;所述出料管(9)上设置有多个分管(10),多个蜜蜂繁殖蜂箱(2)内均设置有糖水自动饲喂器,多个糖水自动饲喂器分别通过连接管(11)与多个分管(10)相连,每个连接管(11)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41);所述左侧板(10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控制器(15)、定时器(37),所述定时器(37)、压力泵(8)分别与控制器(15)信号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设置在左侧板(103)的内表面的中上部的电热水暖机(13)、加湿器(13);所述前侧板(101)和后侧板(102)的内表均设置有水暖管(14),所述水暖管(14)的两端分别与电热水暖机(1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所述左侧板(10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16),所述后侧板(102)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显示屏(16)、电热水暖机(13)、加湿器(13)分别与控制器(15)信号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约化中华蜜蜂室内蜂群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蜜蜂繁殖蜂箱(2)包括箱体(18)、箱底纱网(19)、隔板(27)、箱盖(20)、多个巢框(30);所述箱底纱网(19)设置在箱体(18)的底部;所述箱盖(20)设置在箱体(18)的上端,所述箱盖(20)包括左侧挡板(2001)、右侧挡板(2002)、盖板(2003),所述左侧挡板(2001)、右侧挡板(2002)、盖板(2003)共同组成一个U形结构,所述盖板(2003)上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正上方设置有花粉饲喂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莹刘嘉周定勇杜林龚俞陈庆菊邓位喜张游宇侯萍张立王燕韩加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