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15938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属于食品安全领域,称取2.00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8mL 0.2moL/L的乙酸钠缓冲液;加入100ng/mL混合内标溶液100μL;加入50μL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混匀,37℃酶解过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使用浓高氯酸沉淀蛋白,与稀高氯酸相比,节约了使用量,减少了液体总体积,方便后续处理;PH调节过程引入了CO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源性食品中
β
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特别涉及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国家标准方法前处理方法步骤一般为:样品酶解过夜,然后加入强酸沉淀蛋白,再用碱调节PH到10左右,然后用混合有机溶剂反萃取、蒸干、复溶后过MCX小柱净化、浓缩、定容以及上机测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现行国家标准方法存在2个缺点:1、PH调节过程通过逐步添加酸碱来实现,结果不好把控,容易出现调节过头的现象,需要反复加酸碱,影响检测效率和各个样品间PH值的均一性问题。2、反萃取过程使用的混合有机溶剂(异丙醇

乙酸乙酯(3:2)或乙酯乙酯

叔丁基甲基醚(3:2)),对后续处理产生产生影响或可能产生实验室安全问题。如提取液异丙醇

乙酸乙酯(3:2),由于异丙醇极性非常大,萃取过程中容易带入一定的水分,导致后面蒸发浓缩时蒸不干,影响后续处理。提取液乙酯乙酯

叔丁基甲基醚(3:2)使用危险性溶剂叔丁基甲基醚容易产生实验室安全问题,另外乙酯乙酯比例过高,导致引入的脂溶性杂质过多,影响后续处理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验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主要在于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国标方法中PH调节不确定性,消除反萃取混合有机溶剂的后续不利影响,形成一种简单、高效的前处理方法。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
[0005]称取2.00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8mL 0.2moL/L的乙酸钠缓冲液(PH=5.2);
[0006]加入100ng/mL混合内标溶液100μL(加标样品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标准溶液);
[0007]加入50μL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混匀,37℃酶解过夜;
[0008]取出酶解好的样品,加入350μL浓高氯酸沉淀蛋白,混匀,离心,上清液倒入另一支50mL离心管;
[0009]加入10moL/L氢氧化钠溶液350μL,轻轻混匀;
[0010]然后加入1moL/L碳酸氢钠溶液5mL;
[0011]再加入乙腈

乙酸乙酯(2+1)混合提取液20mL,5g氯化钠,混匀萃取30s,离心,取10mL上清液蒸干;
[0012]用5mL 0.1moL/L盐酸溶液复溶,过MCX小柱净化,净化液浓缩蒸干,定容到1mL,上机测试。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使用浓高氯酸沉淀蛋白,与稀高氯酸相比,节约了使用量,减少了液体总体积,方便后续处理。
[0015]2、PH调节过程引入了CO32‑

HCO3

缓冲体系(PKa=10.2),按照上述PH调节过程加入相关试剂后,每个样品PH就落在范围内,确保了PH的一致性和PH调节的高效性。
[0016]3、采用新的混合提取溶剂乙腈

乙酸乙酯,解决了提取液影响后续处理和带来实验室安全的问题,同时兼顾了不同化合物极性的差异,提高了萃取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标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号”、“二号”、“三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称取2.00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8mL 0.2moL/L的乙酸钠缓冲液,加入100ng/mL混合内标溶液100μL,加入50μL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混匀,37℃酶解过夜,取出酶解好的样品,加入350μL浓高氯酸沉淀蛋白,混匀,离心,上清液倒入另一支50mL离心管,加入10moL/L氢氧化钠溶液350μL,轻轻混匀,然后加入1moL/L碳酸氢钠溶液5mL,再加入乙腈

乙酸乙酯混合提取液20mL,5g氯化钠,混匀萃取30s,离心,取10mL上清液蒸干,用5mL 0.1moL/L盐酸溶液复溶,过MCX小柱净化,净化液浓缩蒸干,定容到1mL,上机测试。
[0021]通过本实施例可实现:使用浓高氯酸沉淀蛋白,与稀高氯酸相比,节约了使用量,减少了液体总体积,方便后续处理。经多次验证,350μL的加入量,对所有常见样品(猪肉、猪肝、牛肉、羊肉)都有比较好的沉淀结果,PH调节过程引入了CO32‑

HCO3

缓冲体系(PKa=10.2),按照上述PH调节过程加入相关试剂后,每个样品PH就落在范围内,确保了PH的一致性和PH调节的高效性,采用新的混合提取溶剂乙腈

乙酸乙酯(2+1),解决了提取液影响后续处理和带来实验室安全的问题,同时兼顾了不同化合物极性的差异,提高了萃取效率。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及应用,在使用时,首先:PH值调节:加入的10moL/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中和前面加入的浓高氯酸,而且通过实验验证,两者基本上按1:1的比例加入(如前面加350μL后面也加350μL)就可以达到中和的效果,使样品溶液回到初始乙酸钠缓冲液的PH,这时再加入1moL/L碳酸氢钠溶液,就形成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缓冲体系。经过多次实验,1moL/L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量为5mL,正好使样品液PH值落在10左右,确保每个样品的PH一致和PH值调节的方便与高效。1moL/L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先于10moL/L氢氧化钠前加入,否则强酸环境会使用碳酸氢全转化成碳酸根,形成不了缓冲体系,导致PH调节失败;
[0023]新的混合提取溶液:乙腈

乙酸乙酯(2+1),使提取效率更高、更干净。首先,乙腈作为中等极性溶剂,对蛋白质有很好的沉淀作用,同时不会带出太多的其它杂质,近年来在国标中被大量采用作为优秀的提取溶剂;乙酸乙酯作为非极性溶剂,对脂溶性化合物有很好的萃取效率。乙腈

乙酯乙酯混合提取液对中等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都有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高效检测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1)称取2.00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8mL 0.2moL/L的乙酸钠缓冲液,加入100ng/mL混合内标溶液100μL,加入50μL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混匀,37℃酶解过夜;2)取出酶解好的样品,加入350μL浓高氯酸沉淀蛋白,混匀,离心,上清液倒入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朱国婵梁倩文宁晓琪邹国燊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