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73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资料收集、筛选体现疾病疑难风险程度的因子、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核算每份病例的各因子的总得分、测算每份病例风险系数、计算DRG/DIP综合风险系数和计算DRG/DIP风险指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弥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中病种风险疑难程度体现不足,容易导致医生风险承担意愿不高,引发推诿高风险患者;对CMI费用法不足的具有较好的修正作用,符合医疗行业特征属性。合医疗行业特征属性。合医疗行业特征属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疾病风险评估
,特别涉及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MI值由于被广泛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高质量发展评价、医保DRG/DIP支付等,由于医保部门与卫健部门计算CMI值因分组的差异导致CMI值不一致,医院既要考虑卫健部门“绩效国考”成绩,CMI值影响医院的“面子”,还要考虑等级评审及高质量发展评价,CMI值影响到医院发展的“路子”,更要充分考虑医保DRG/DIP支付,CMI值影响到医院的“票子”,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CMI值计算因分组差异导致的不一致,让医院“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0003]我国CMI值计算采取费用法,CMI值计算的基础是权重(RW),DRG/DIP相对权重(RW)是对每一个DRG/DIP依据其资源消耗程度所给予的权值,反映该DRG/DIP的资源消耗相对于其它疾病的程度,DRG/DIP权重是反映不同DRG/DIP组资源消耗程度的相对值,数值越高,反映该病组的资源消耗越高,反之则越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004]某DRG权重=该DRG中病例的例均费用/全部病例的例均费用
[0005]CMI=∑所有DRG总权重数/全部病例数
[0006]从CMI值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主要依据是基于医疗费用,通过资源消耗多少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不能完全真实反映病种疑难风险程度。病种医疗费用的高低,仅仅是病种资源消耗多少的一个指标,而且按照费用法计算的CMI也存在天然缺陷,例如医疗技术收费价格偏低、过度医技检查、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等因素,主要是医院不能提供真实的病种成本资料,很难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单一按照费用计算的CMI值,来评价病种的疑难风险程度是不全面的,也很难让医院和医生认同度提升。
[0007]在国际上,CMI归属为医疗服务效率维度,主要用于评价医院及科室的资源消耗强度及复杂程度,一方面为政府医保支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推动医院及科室优化结构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在我国,由于历史客观原因,CMI属于医疗服务能力维度,反映收治疾病的疑难复杂程度及医疗服务整体技术难度。
[0008]鉴于CMI值被卫健委部门、医保部门、医院的高度重视,为了弥补纠正CMI值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和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参考国际上“疾病风险因子调整”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专利技术“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可以与CMI值综合应用,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的重要补充,真正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0010]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a.资料收集:
[0013]从绩效国考接口或医保结算清单接口中获取医院电子病案首页,从医院导出出院患者收费明细信息表;
[0014]b.筛选体现疾病疑难风险程度的因子:
[0015]从病案首页及HIS收费明细中,筛选体现病种风险评价因子;
[0016]c.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赋予不同分值:
[0017]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对每个因子赋值;
[0018]病种风险因子点数,采取回归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研法等确定;
[0019]d.核算每份病例的各因子的总得分:
[0020]按照疾病风险因子,通过映射对标每份病例,计算每份病例的风险因子总得分;
[0021]e.测算每份病例风险系数:
[0022]该病种风险系数=∑该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
[0023]f.计算DRG/DIP综合风险系数:
[0024]该DRG/DIP风险系数=∑该DRG/DIP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DRG/DIP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
[0025]g.计算DRG/DIP风险指数:
[0026]DRG/DIP风险指数=(各DRG/DIP风险系数
×
各DRG/DIP病组(种)数量)/DRG/DIP全部病组(种)数。
[0027]进一步的,所述风险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会诊、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离院方式、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0028]进一步的,所述风险评价因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护理级别天数、离院方式以及医疗费用情况。
[0029]进一步的,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类型包括CCU、NICU、ECU、SICU、PICU、RICU和ICU(综合)。
[0030]进一步的,DRG/DIP付费金额调整=DRG/DIP清算金额
×
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DRG/DIP清算金额。
[0031]进一步的,CMI值调整=CMI值
×
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CMI值。
[0032]进一步的,DRG/DIP风险指数,与CMI值结合,可以用于学科及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4]1、适应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弥补费用法标化RW作为付费的不足;
[0035]2、把风险系数纳入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生风险意愿承担,不推诿患者;
[0036]3、有助于DRG/DIP病种成本核算,为多参数分配提供依据;
[0037]4、有助于对学科及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0038]5、有助于弥补绩效国考CMI风险体现不足;
[0039]6、有助于弥补等级评审CMI作为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0040]7、有助于高质量发展CMI值评价指标的修正。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DRG\DIP风险系数评价流程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资料收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44]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4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6]如图1所示,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资料收集:从绩效国考接口或医保结算清单接口中获取医院电子病案首页,从医院导出出院患者收费明细信息表;b.筛选体现疾病疑难风险程度的因子:从病案首页及HIS收费明细中,筛选体现病种风险评价因子;c.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赋予不同分值: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对每个因子赋值;病种风险因子点数,采取回归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研法等确定;d.核算每份病例的各因子的总得分:按照疾病风险因子,通过映射对标每份病例,计算每份病例的风险因子总得分;e.测算每份病例风险系数:该病种风险系数=∑该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f.计算DRG/DIP综合风险系数:该DRG/DIP风险系数=∑该DRG/DIP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DRG/DIP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g.计算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各DRG/DIP风险系数
×
各DRG/DIP病组(种)数量)/DRG/DIP全部病组(种)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会诊、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永方
申请(专利权)人:誉方智数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