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678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DRG/DIP药耗成本核算、DRG/DIP病组(种)直接成本核算与直接结余贡献分析、DRG/DIP病组(种)医疗业务成本核算与毛结余贡献分析和DRG/DIP病组(种)医疗全成本核算与净结余贡献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医院业财融合、对内管理服务和对外报告的一体化,赋能医院精益管理运营,提高医院成本管控能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D医疗成本核算
,特别涉及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要求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转变到位。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
[0003]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的通知》(财会〔2021〕26号),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4号),都要求医院开展病种、DRG成本核算。
[0004]加强DRG/DIP成本核算,有利于推动业财融合拓展财务管理内涵和外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成本管控堵塞冒泡滴漏,提高经济效益价值;有利于DRG/DIP病组(种)经济价值与临床价值分析,促进学科建设和病种结构调整;有利于DRG/DIP支付改革,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供依据;有利于内部绩效考核,为评价科室医师绩效提供参数。
[0005]当前DRG/DIP成本核算现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种方法都在积极探索,文件提出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优缺点都很明显,最主要的是不能快速复制和推广,影响医院精细化成本核算的推广和应用。
[0006]第一种自下而上法(也称为项目叠加法或作业成本法)
[0007]是基于医院某医疗服务项目过程中的各道工序或环节,例如诊断、治疗、检查、手术、护理等行为,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分配至医疗服务项目,然后按照DRG/DIP病组(种)出院患者的收费明细,将其实际耗用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进行加总,最后汇集DRG/DIP病组(种)成本。
[0008]该方法在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数据基础好的医院容易推行,但是在大多医院落地难。该种方法主要的不足,是许多医院没有建立医疗项目成本库,重新建立耗时费神费力,核算医疗项目成本付出的成本大于管理效益;还存在与DRG/DIP病组(种)预付费也不协同,该支付模式与医疗项目后付费不同,是基于对历史费用的标化为权重/分值,做项目的多少与付费关联度不是很高。特别是按照该方法,主要基于对外报告,混淆了DRG/DIP病组(种)的变动成本、直接或可控成本,对内部管理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充分体现算为管用。
[0009]2、第二种自上而下法(也称为服务单元叠加法)
[0010]是基于按照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类别设置服务单元,先将业务部门归集的费用归集至服务单元,再将费用从服务单元分配至患者,最后汇集DRG/DIP病组(种)成本。
[0011]该方法,在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基础较好的医院容易落地,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科室的变动成本、直接成本、可控运营成本、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全成本不能分开核算,混淆在一起,不能满足医院内部管理需求。
[0012]3、第三种成本收入比法
[0013]是基于服务单元的收入和成本为基础计算病种成本,通过计算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各服务单元的成本收入比值,利用该比值将患者层面的收入转换为成本,最后汇集DRG/DIP病组(种)成本。
[0014]该方法,相对上面第一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但是分配参数的单一性,导致DRG/DIP成本核算偏离度大,不能反映真实成本,不能为医院内部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
[0015]4、第四种参数分配法
[0016]使用该方法时,将出院患者实际耗用的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直接计入该患者成本,将除此以外的科室或服务单元的成本采用参数分配法分配至患者成本,参数可以选择患者的住院天数、诊疗时间等。
[0017]该方法,主要的优点,是灵活便捷快速高效,核算也相对来说比较精准精细,可以快速顺应DRG/DIP支付改革。不足之处是,对信息化要求较高,对财务人员业财融合能力挑战大,不仅具备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还要熟悉业务流程。
[0018]面对DRG\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驱动医院成本管控降低成本费用,需要医院细化成本核算颗粒度到病种成本,然后再归集到DRG\DIP成本。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依然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阶段,虽然一些医院和软件公司积极探索DRG\DIP病种成本核算,探索出了“作业成本法”、“项目叠加法”、“点数法”等多种方法,优缺点都很明显,最主要的是不能快速复制和推广,影响医院精细化成本核算的推广和应用。
[0019]鉴于目前探索的DRG\DIP病种成本核算,都是基于项目成本为基础,由于医疗服务项目上万,成本分摊方法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分摊不合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过多过细的医疗项目成本分摊,分摊的第一次偏差,导致项目成本失真,结果核算出来的病种成本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2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其目的是解决当前DRG/DIP成本核算现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种方法都在积极探索,文件提出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优缺点都很明显,最主要的是不能快速复制和推广,影响医院精细化成本核算的推广和应用等问题。
[0021]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22]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一)DRG/DIP药耗成本核算公式
[0024]A.DRG/DIP药耗成本核算;
[0025]a.DRG/DIP药耗成本核算公式:
[0026]该DRG/DIP药耗成本核算=∑该DRG/DIP病组(种)收费西药、中成药费用+该DRG/DIP病组(种)收费中草药费用
×
(1-中草药差价率)+∑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ICU科室不收费耗材分摊;
[0027]中草药差价率=中草药加成金额/中草药零售价
×
100%(一般加成为25%可按照20%计算);
[0028]b.DRG/DIP医技检查科室不收费耗材分摊公式:
[0029]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占比
×
∑医技检查科室卫生材料费用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占比=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医技检查科室医技检查收入总额
×
100%;
[0030]c.DRG/DIP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公式:
[0031]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RG/DIP精益成本核算与结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DRG/DIP药耗成本核算公式A.DRG/DIP药耗成本核算;a.DRG/DIP药耗成本核算公式:该DRG/DIP药耗成本核算=∑该DRG/DIP病组(种)收费西药、中成药费用+该DRG/DIP病组(种)收费中草药费用
×
(1-中草药差价率)+∑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ICU科室不收费耗材分摊;中草药差价率=中草药加成金额/中草药零售价
×
100%(一般加成为25%可按照20%计算);b.DRG/DIP医技检查科室不收费耗材分摊公式: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占比
×
∑医技检查科室卫生材料费用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占比=该DRG/DIP病组(种)医技检查费用/医技检查科室医技检查收入总额
×
100%;c.DRG/DIP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公式: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平台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费用占比
×
∑医技检查科室卫生材料费用;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平台费用占比=该DRG/DIP病组(种)手术、治疗费用/手术、治疗平台科室手术治疗操作收入总额
×
100%;d.DRG/DIP分摊ICU科室耗材分摊公式:该DRG/DIP病组(种)ICU平台科室耗材分摊=∑该DRG/DIP病组(种)ICU费用占比
×
∑ICU卫生材料费用;该DRG/DIP病组(种)ICU费用占比=该DRG/DIP病组(种)ICU费用/ICU收入总额
×
100%;B.DRG/DIP预收入确认:a.DRG/DIP预算收入核算公式:该DRG病组医保预收入=该DRG组权重/点数
×
费率/点值该DIP病种医保预收入=该DIP实际分值
×
(预结算点值
±
年清算点值调整)该DRG/DIP医疗收入=该DRG/DIP病组(种)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DRG/DIP医保结余/超额(收支差额)=该DRG/DIP病组(种)医保预收入-该DRG/DIP医疗收入;b.DRG/DIP结算差额:DRG/DIP医保结余/超额(结算差额)率=DRG/DIP医保结余/超额(收支差额);C.DRG/DIP结余贡献分析:a.DRG/DIP边际结余贡献核算公式:该DRG/DIP边际结余贡献=【该DRG/DIP病组(种)医保预收入
±
该DRG/DIP病组(种)结算差额-该DRG/DIP病组(种)药耗成本】/该DRG/DIP医疗收入;该DRG/DIP边际结余贡献率=该DRG/DIP边际结余贡献/该DRG/DIP医疗收入
×
100%;
(二)DRG/DIP病组(种)直接成本核算与直接结余贡献分析;A.DRG/DIP病组(种)直接成本核算:DRG/DIP病组(种)直接成本核算公式:该DRG/DIP病组(种)直接成本=该DRG/DIP病组(种)药耗成本+该DRG/DIP病组(种)分摊住院科室扣除药耗后的其他成本+该DRG/DIP病组(种)分摊医技科室扣除药耗成本后的其他成本+该DRG/DIP病组(种)分摊手术、治疗、ICU等科室扣除药耗成本后的其他成本;该DRG/DIP病组(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永方
申请(专利权)人:誉方智数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