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72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光学组件,包括波前校正板以及设置于波前校正板出光侧的抛物面反射准直器,波前校正板用于对入射光束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波前畸变进行校正;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入射面为反射面,反射面用于对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进行反射准直,入射光束经过波前校正板完成波前畸变进行校正后入射至反射面,并经反射面反射准直后出射。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能够提高光学组件对激光光束的准直效果和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专利技术,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具有光源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更高的优点。当激光应用于光学检测、光谱定标、激光雷达、安防等等场合时,需要对激光光束进行准直,实现激光光束的极小角度发射,从而实现光束的长距离传输或者最佳耦合。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透射式准直方式实现对激光光束的,具体的,采用正透镜,激光光束穿过正透镜,正透镜的表面对光束的边缘部分进行转折实现激光光束的准直。另外,由于发光芯片输出的激光光束都有振幅调制和相位畸变,激光光束通过具有一定温度分布的激光增益介质或非理想的光学组件后,其波前会发生畸变,这种波前畸变通常会随着激光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
[0003]现有技术中,激光光束在穿过正透镜实现对光束的准直及波前畸变校正,其存在如下问题:(一)激光光束需要穿过正透镜的沿光轴方向的两侧侧面,在两侧侧面产生的偏差容易累积,造成准直效果不佳;(二)波前校正面与准直面重合,使得波前校正面的校正波前畸变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组件及激光模组,能够提高光学组件对激光光束的准直效果和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组件,包括波前校正板以及设置于波前校正板出光侧的抛物面反射准直器,波前校正板用于对入射光束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波前畸变进行校正,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入射面为反射面,反射面用于对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进行反射准直,入射光束经过波前校正板完成波前畸变校正后入射至反射面,并经反射面反射准直后出射。
[0006]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波前校正板的入射面和/或出射面设置校正面,校正面的面型方程为z=a2r2+a4r4+a6r6+a8r8+a
10
r
10
+

,其中,r为校正面上的点与光束的光轴之间的垂直距离,z为校正面上r点处相对于r为零处的距离,a2、a4、a6、a8、a
10

为校正系数。
[0007]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反射面的截面抛物线方程为x2=2*p*y,其中,p由下列方程式确定,D为光束的通光孔径,θ为光束的发散角,光束的起始点设置于抛物线的焦点处。
[000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反射面的面型方程为其中,r为反射面上的点与光束的光轴之间的垂直距离,Z为反射面上r点处相对于零处的距离,R为反射面的中心曲率。
[000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抛物面反射准直器包括器件本体,器件本体具有抛物面,抛物面上镀制有反射层,器件本体包括塑胶件、玻璃件或者金属件中的一种,反射层包括介质层或者金属膜。
[0010]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波前校正板上其中一个曲面与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光焦度其中,fx为波前校正板上其中一个曲面对应的焦距,f2为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焦距,d为沿光束的光轴方向波前校正板其中一个曲面的顶点位置与抛物面反射准直器之间的距离。
[001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出光侧还设置有匀化器,经过抛物面反射准直器反射的光束经过匀化器匀化后出射。
[001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波前校正板的入光侧还设置有收束镜组,光束经过收束镜组整形收束后入射波前校正板。
[0013]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匀化器包括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中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设置有微结构。
[0014]本申请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设置于光源出光侧的上述光学组件,光学组件用于对光源出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波前畸变的校正和准直。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组件,包括波前校正板以及设置于波前校正板出光侧的抛物面反射准直器,其中,波前校正板用于对入射光束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波前畸变进行校正,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入射面为反射面,反射面用于对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进行反射准直,入射光束经过波前校正板完成波前畸变校正后入射至反射面,并经反射面反射准直后出射。由于抛物面反射准直器对光束的快轴、慢轴或者快慢轴进行准直时,只需要经过反射面的反射即可,避免准直时产生较多的偏差,提高准直效果,另外,由于波前校正板只用于对光束的波前畸变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波前畸变校正的校正效果,所以,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组件,能够提高光学组件对光束的准直效果和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面的截面的抛物线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2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0025]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0026]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0027]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0028]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0029]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0030]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的光斑;
[0031]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出光的光斑能量密度分布图之一;
[0032]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的出光的光斑能量密度分布图之二。
[0033]图标:10

光学组件;11

波前校正板;12

抛物面反射准直器;121

反射面;13

匀化器;14

收束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前校正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波前校正板出光侧的抛物面反射准直器,所述波前校正板用于对入射光束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波前畸变进行校正;所述抛物面反射准直器的入射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反射面的光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进行反射准直;所述入射光束经过所述波前校正板完成波前畸变校正后入射至所述反射面,并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准直后出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前校正板的入射面和/或出射面设置校正面,所述校正面的面型方程为z=a2r2+a4r4+a6r6+a8r8+a
10
r
10
+

,其中,r为所述校正面上的点与光束的光轴之间的垂直距离,z为所述校正面上r点处相对于r为零处的距离,a2、a4、a6、a8、a
10
为校正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的截面的抛物线方程为x2=2*p*y,其中,p由下列方程式确定:D=2*p*k,D为光束的通光孔径,θ为光束的发散角,光束的起始点设置于所述抛物线的焦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的面型方程为其中,r为所述反射面上的点与光束的光轴之间的垂直距离,Z为所述反射面上r点处相对于零处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