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59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上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混合风箱、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出风面板上沿着其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第一风机与上出风口相对;混合风箱与中出风口相对;第二风机与下出风口相对;第一导风件能够将经过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混合风箱;第二导风件能够将经过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混合风箱。通过在出风面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上中下三个出风口,并且配合相应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混合风箱,能够对室内进行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高度位置进行出风,增加了送风多样性,提升了送风舒适性。了送风舒适性。了送风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甚至应用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能防暑降温,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及工作环境。
[0003]当用户处于室内环境中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空调送风功能。然而,在实施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分体落地式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壳体、蒸发器、进出风口、风道、风机部件等,是靠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并经过换热器使其达到一定温度,而后经过风道、出风口吹出,大多均只有一个出风口,并且一般都布置在室内柜机上半部分。
[0004]这种结构的空调器主要有以下不足:制热时,因热空气的密度比常温空气的密度小,热空气向上飘,出风口又位于室内柜机的上半部分,吹出的热空气很难沉到地面,靠导风板也很难将其压下,这样一来,虽然室内的平均温度比外界高,但在接近地面的高度上,气温要比接近天花板的地方低,房内温度呈现分层分布状态。而人的脚在最下部,所以空调器在开启时,脚依然感觉冷,舒适性差;制热、制冷时,出风口位于室内柜机的上半部分,当导风板上下摆动时,空气经风机后,会有一定的动能,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吹向人的脸部,极其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不够广,室内舒适度欠佳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面板、混合风箱、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
[0007]所述出风面板上沿着其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的气流通过所述上出风口吹出;所述混合风箱与所述中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混合风箱的气流通过所述中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的气流通过所述下出风口吹出;
[0008]其中,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风机移动,在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一风机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风机移动,在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二风机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板,所述底
板上与所述第一风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底板上与所述混合风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通道,且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风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出风通道;
[0010]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在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于所述底板;
[0012]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底板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底板移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通道和第一柔性通道,所述第一弧形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相连,所述第一柔性通道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和/或,
[0014]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弧形通道和第二柔性通道,所述第二弧形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柔性通道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上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面板能够与所述出风面板相扣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0019]获取与上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一出风温度和与下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二出风温度;
[0020]在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二出风温度的差值大于目标出风温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导风件将经过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混合风箱,通过第二导风件将经过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混合风箱;
[0021]在所述第一出风温度与所述第二出风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目标出风温度的情况下,经过第一风机的气流通过上出风口吹出,经过第二风机的气流通过下出风口吹出。
[0022]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23]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出风面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上中下三个出风口,并且配合相应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混合风箱,能够对室内进行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高度位置进行出风,增大了送风范围,送风可覆盖人体各个
部位,实现制热地毯式送风,制冷沐浴式送风,增加了送风多样性,提升了送风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210、处理器;220、通信接口;230、存储器;2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面板、混合风箱、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出风面板上沿着其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上出风口、中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的气流通过所述上出风口吹出;所述混合风箱与所述中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混合风箱的气流通过所述中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以能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的气流通过所述下出风口吹出;其中,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风机移动,在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一风机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风机移动,在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二风机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风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底板上与所述混合风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通道,且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风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在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一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风箱连通,在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相对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件能够将经过所述第二风机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混合风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强杜超连建春吕科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