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57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窗口,壳体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运动端上连接有样品托台,样品托台中形成有样品容置凹槽,样品托台由升降机构的驱动于窗口处升起或下降,窗口处还设置有可开闭的舱门,且舱门与升降机构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形成联动,以使窗口处的舱门开启时,在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从窗口处升起,而当舱门关闭时,在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降至壳体内并将样品托台顶向舱门内侧,使样品容置凹槽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可以实现在环境制样仓中制样并维持环境氛围而将样品安全地转移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做观察处理。察处理。察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样品转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形貌观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的优点。通常,样品会先在环境制样仓中进行制样,而后将制备好的样品转移到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做观察处理。但如中国文献CN108821273A或CN113884698A等现有技术中的样品转移装置均无法很好兼容适用于在维持环境氛围前提下将样品从环境制样仓中转移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观察,而若使用人工手动转移样品,又容易造成样品被水、氧、加工液体等污染或因转移不慎导致样品受机械性损伤,进而导致样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显微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分析时存在较多干扰因素,造成分析结果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研究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通过该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可以实现在环境制样仓中制样并维持环境氛围而将样品安全地转移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做观察处理。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一窗口,壳体内设置有一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运动端上连接有一样品托台,样品托台中形成有一样品容置凹槽,样品托台由升降机构的驱动于窗口处升起或下降,窗口处还设置有一可开闭的舱门,且舱门与升降机构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形成联动,以使窗口处的舱门开启时,在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从窗口处升起,而当舱门关闭时,在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降至壳体内并将样品托台顶向舱门内侧,使通过舱门将样品托台的样品容置凹槽封闭。
[0005]进一步,在舱门内侧或样品托台上设置有用于提高舱门和样品托台之间的配合密封性能的密封结构。
[0006]进一步,样品托台的上端面处设置有一密封圈。
[0007]进一步,舱门被配置为可自动和/或手动控制开闭动作。
[0008]进一步,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舱门自动开闭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配合形成的传动结构与舱门机械传动连接在一起,且舱门上还连接有用于手动控制舱门开闭的推拉手柄。
[0009]进一步,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用的电接头。
[0010]进一步,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导向部,驱动件连接在舱门上并随舱门的开闭运动同步平移,导向部连接在升降机构上且与驱动件对应设置,驱动件与导向部对应的一端
形成驱动端,驱动端具有一平直底面及分别形成于平直底面两侧的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使当处于打开状态的舱门进行关闭并带动驱动件平移时,通过第一楔形面与导向部的抵触配合能够控制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并带动样品托台从窗口处逐渐下降至壳体内,当随舱门同步平移的驱动端的平直底面与导向部抵触配合在一起时,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保持不变,而当随舱门同步平移的驱动端的第二楔形面与导向部抵触配合在一起时能够控制升降机构是升降高度并带动样品托台逐渐升起,直至舱门关闭时,通过升降机构使样品托台的顶部与舱门内侧紧密地抵接配合在一起。
[0011]进一步,驱动端的末端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升降机构的最大升起高度的限位部。
[0012]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壳体内的基座和可升降地活动设置于基座中的升降台,样品托台通过连杆与升降台连接,且升降台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且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得升降台通过连杆具有自动将样品托台从窗口处顶出的运动趋势,导向部连接在升降台上并与驱动件相互配合形成联动舱门与升降机构的联动组件。
[0013]进一步,导向部上设置有滚轮。
[001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中,由于在壳体内设置有升降机构,而样品托台是由升降机构驱动在壳体的窗口处升起或下降的,同时,在窗口处还设置有舱门,且舱门与升降机构之间由联动组件实现联动,如此,当舱门打开到位后,升降机构受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而将样品托台从窗口处顶出,以便于观察和换样操作,而当舱门关闭到位后,升降机构受联动组件的联动作用而将样品托台从窗口处降至壳体内部,并且通过升降机构还将样品托台顶向舱门内侧,以此利用舱门将样品托台的样品容置凹槽封闭,进而使其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从而实现维持环境制样仓中的真空环境氛围,如此,利用该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将样品从环境制样仓转移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时,可以使得样品始终保持在真空状态环境氛围下,有效避免转移样品的过程中的样品容易受水、氧、加工液体等的污染,保证待测样品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舱门关闭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舱门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舱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舱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另一角度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的又一角度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壳体,2、升降机构,3、样品托台,4、舱门,5、联动组件,6、驱动电机,7、推拉手柄,8、电接头,11、窗口,21、基座,22、升降台,23、弹性件,31、样品容置凹槽,32、密封圈,51、驱动件,52、导向部,511、驱动端,512、限位部,521、滚轮,5111、平直底面,5112、第一楔形面,5113、第二楔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开设有一窗口11,壳体1内设置有一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运动端上连接有一样品托台3,样品托台3中形成有一样品容置凹槽31,样品托台3由升降机构2的驱动于窗口11处升起或下降,窗口11处还设置有一可开闭的舱门4,且舱门4与升降机构2之间通过联动组件5形成联动,以使窗口11处的舱门4开启时,在联动组件5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2能够自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上开设有一窗口(11),壳体(1)内设置有一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运动端上连接有一样品托台(3),样品托台(3)中形成有一样品容置凹槽(31),样品托台(3)由升降机构(2)的驱动于窗口(11)处升起或下降,窗口(11)处还设置有一可开闭的舱门(4),且舱门(4)与升降机构(2)之间通过联动组件(5)形成联动,以使窗口(11)处的舱门(4)开启时,在联动组件(5)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2)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3)从窗口(11)处升起,而当舱门(4)关闭时,在联动组件(5)的联动作用下,升降机构(2)能够自动地带动样品托台(3)降至壳体(1)内并将样品托台(3)顶向舱门(4)内侧,使通过舱门(4)将样品托台(3)的样品容置凹槽(31)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舱门(4)内侧或样品托台(3)上设置有用于提高舱门(4)和样品托台(3)之间的配合密封性能的密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样品托台(3)的上端面处设置有一密封圈(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舱门(4)被配置为可自动和/或手动控制开闭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舱门自动开闭的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配合形成的传动结构与舱门(4)机械传动连接在一起,且舱门(4)上还连接有用于手动控制舱门(4)开闭的推拉手柄(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置有接线用的电接头(8)。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密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组件(5)包括驱动件(51)和导向部(52),驱动件(51)连接在舱门(4)上并随舱门(4)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洪钢王喜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