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47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分别基于各个末级评价指标各自的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各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及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能够与电网进行能量、信息双向交互的公用或专用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评价环节,可以形成对应的检测标准,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安全有序互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稳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换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双向充放电(Vehicle to Grid,V2G)技术:指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通过充放电设施进行能量和信息的双向有序动态交互的技术。与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不同,通过双向充放电设施,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需要时作为移动储能向台区配电网放电,提供削峰填谷、调频、备用、应急电源、新能源消纳等辅助服务。
[0003]综合评价方法:指使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于多个指标、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评价的方法,也叫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属于一种决策过程。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秩和比法、模糊评价法、TOPSIS法等。综合评价的方法一般具有主观与客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特点,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设置,常用的赋权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赋权法等,具体赋权方法的选择需基于实际指标数据情况。综合评价方法可以避免一般评价方法局限性,使得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单位进行的评价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综合评价的计算方法的复杂性已经不成问题,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优势变得更加突出。
[0004]目前,在综合评价方法方面,现有技术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欠缺对双向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的评价方法,难以适应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
[0008]分别基于各个末级评价指标各自的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各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0009]基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及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为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评价结果;
[0010]其中,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取。
[0011]优选的,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二级状态评价体系,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
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适应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稳定性指标;
[0012]所述适应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压适应性、频率适应性、电能质量适应性、充电功率调节精度、放电功率调节精度、充电响应时间、放电响应时间、充放电转换时间、有功控制偏差率、无功控制偏差率;
[0013]所述安全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变压器合格率、短路电流超标率、低电压穿越脱网时间、高电压穿越脱网时间、孤岛保护断开时间;
[0014]所述稳定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压偏差超标率、谐波畸变超标率、电压波动超标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超标率、充放电站供电可用率、用户缺电量变化率、充放电站调峰幅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功率调节精度K
C
的计算式如下:
[0016]K
C
=∫|P
C

P
CN
|dt/Δt
[0017]所述放电功率调节精度K
F
的计算式如下:
[0018]K
F
=∫|P
F

P
FN
|dt/Δt
[0019]所述充电响应时间K
Ci
的计算式如下:
[0020]K
Ci
=1

t
i
/t
NC
[0021]所述放电响应时间K
Fj
的计算式如下:
[0022]K
Fj
=1

t
j
/t
NF
[0023]所述充放电转换时间T
S
的计算式如下:
[0024]T
S
=t
cf
+t
fc
[0025]所述有功控制偏差率K
P
的计算式如下:
[0026]K
P
=(|P
m

P
s
|/P
s
)100%
[0027]所述无功控制偏差率K
Q
的计算式如下:
[0028]K
Q
=(|Q
m

Q
s
|/Q
s
)100%
[0029]上式中,P
C
为充电调节指令值,P
CN
为充放电站参与充电调节时的初始功率值,Δt为单位时段,P
F
为放电调节指令值,P
FN
为充放电站参与放电调节时的初始功率值,t
i
为收到上级调控指令后达到响应充电功率值时间,t
NC
为辅助服务市场负荷标准调节时间,t
j
为收到上级调控指令后达到响应放电功率值时间,t
NF
为辅助服务市场标准放电调节时间,t
cf
为以定功率充电时收到放电调控指令后达到指定放电功率时间,t
fc
为以定功率放电时收到充电调控指令后达到指定充电功率时间,P
m
为充放电站实测有功功率值,P
s
为充放电站测试设定有功功率值,Q
m
为充放电站实测无功功率值,Q
s
为充放电站测试设定无功功率值。
[0030]进一步的,所述充放电站调峰幅度α
g
的计算式如下:
[0031]α
g
=P
gmax

P
gmin
[0032]上式中,P
gmax
为充放电站的放电最大技术出力,P
gmin
为充放电站的放电最小技术出力。
[0033]优选的,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的计算式如下:
[0034][0035]上式中,W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α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系数,β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二权重系数,n为末级评价指标总个数。
[0036]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分别基于各个末级评价指标各自的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各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及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为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评价结果;其中,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二级状态评价体系,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适应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稳定性指标;所述适应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压适应性、频率适应性、电能质量适应性、充电功率调节精度、放电功率调节精度、充电响应时间、放电响应时间、充放电转换时间、有功控制偏差率、无功控制偏差率;所述安全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变压器合格率、短路电流超标率、低电压穿越脱网时间、高电压穿越脱网时间、孤岛保护断开时间;所述稳定性指标对应的末级指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压偏差超标率、谐波畸变超标率、电压波动超标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超标率、充放电站供电可用率、用户缺电量变化率、充放电站调峰幅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功率调节精度K
C
的计算式如下:K
C
=∫|P
C

P
CN
|dt/Δt所述放电功率调节精度K
F
的计算式如下:K
F
=∫|P
F

P
FN
|dt/Δt所述充电响应时间K
Ci
的计算式如下:K
Ci
=1

t
i
/t
NC
所述放电响应时间K
Fj
的计算式如下:K
Fj
=1

t
j
/t
NF
所述充放电转换时间T
S
的计算式如下:T
S
=t
cf
+t
fc
所述有功控制偏差率K
P
的计算式如下:K
P
=(|P
m

P
s
|/P
s
)100%所述无功控制偏差率K
Q
的计算式如下:K
Q
=(|Q
m

Q
s
|/Q
s
)100%上式中,P
C
为充电调节指令值,P
CN
为充放电站参与充电调节时的初始功率值,Δt为单位时段,P
F
为放电调节指令值,P
FN
为充放电站参与放电调节时的初始功率值,t
i
为收到上级调控指令后达到响应充电功率值时间,t
NC
为辅助服务市场负荷标准调节时间,t
j
为收到上
级调控指令后达到响应放电功率值时间,t
NF
为辅助服务市场标准放电调节时间,t
cf
为以定功率充电时收到放电调控指令后达到指定放电功率时间,t
fc
为以定功率放电时收到充电调控指令后达到指定充电功率时间,P
m
为充放电站实测有功功率值,P
s
为充放电站测试设定有功功率值,Q
m
为充放电站实测无功功率值,Q
s
为充放电站测试设定无功功率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站调峰幅度α
g
的计算式如下:α
g
=P
gmax

P
gmin
上式中,P
gmax
为充放电站的放电最大技术出力,P
gmin
为充放电站的放电最小技术出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的计算式如下:上式中,W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α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系数,β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第二权重系数,n为末级评价指标总个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及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包括:将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相乘,得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对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依次进行正向化处理和归一化处理,得到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分别计算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预设标准指标值最优值和预设标准指标值最劣值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与预设的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最优值和预设标准指标值最劣值之间的距离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正向化处理后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x
j

的计算式如下:x
j

=[x
j

min(x
j
)]/[max(x
j
)

min(x
j
)]当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正向化处理后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x
j

的计算式如下:x
j

=[max(x
j
)

x
j
]/[max(x
j
)

min(x
j
)]上式中,x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max(x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最大值,min(x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最小值。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预设标准指标值最优值之间的距离d
+
的计算式如下:
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与所述各末级评价指标的预设标准指标值最劣值之间的距离d

的计算式如下:上式中,z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z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最优值,z
j

为第j个末级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标值最劣值,n为末级评价指标总个数。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值S的计算式如下:S=d

/(d
+
+d

)。10.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价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方案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并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末级评价指标的指标值;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轩张元星李斌蒋林洳李涛永唐攀攀刁晓虹张晶李康施振波万景飞杨旭宋石磊李创张冬梅王亚玲覃剑李德智郭京超郭炳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