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44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包括内置于外壳内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控制子单元与执行子单元,其中控制子单元包括: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执行子单元内;温度传感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通过传输线束连接;所述执行子单元包括:外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散热系统能够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温度,选择性使用不同温度的风力进行散热,使得在快速散热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整个散热系统智能化较高,无需人工后台实时监测,并且该散热系统构成双重检测机制,提升整体使用的稳定性,以及还能够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最大化散热效果,完善了现有系统中的不足。完善了现有系统中的不足。完善了现有系统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轮、发电机;风轮中含叶片、轮毂、加固件等组成;它有叶片受风力旋转发电、发电机机头转动等功能。风力发电电源由风力发电机组、支撑发电机组的塔架、蓄电池充电控制器、逆变器、卸荷器、并网控制器、蓄电池组等组成,其中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动,会在内部配备专门的散热系统,避免风力发电机组内部持续高温工作而造成的损坏。
[0003]现有的散热系统在散热中,较常采用风力进行散热,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降温效率,但整体散热速度较慢,并且风力散热会受到被吸取风力温度的影响,因此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还存在智能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散热系统整体散热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智能散热目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包括内置于外壳内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控制子单元与执行子单元,其中控制子单元包括: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执行子单元内;温度传感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通过传输线束连接;所述执行子单元包括:外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空气流通的风机;冷凝模块,设置在外框的内部,并处于风机的出风口处;通风模块,远离外框设置,并处于外壳内部底端面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外框外表面上的温控传感器二,以及多个安装在外壳内壁的温控传感器一,所述温控传感器一、温控传感器二均通过传输线束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模块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风机的出风口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冷凝管与温控传感器二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框上还分别连通有内风管和排风管,所述内风管和排风管均朝向外壳的内部延伸。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模块包括设置在外壳外部的闭合板,以及内置于外壳内的连接杆,所述外壳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贯穿的散热口,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闭合板旋转连接,多个连接杆另一端固定有主杆,所述外壳与主杆之间还设置有气缸。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闭合板远离外框方向的外端部形成有导
向部,所述闭合板的一端与外壳旋转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模块上还设置有对冷却时间、启动散热时的温度数据进行备份记录的数据备份模块,在数据备份模块上还连接有定时模块,该定时模块与所述执行子单元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温控传感器一与通风模块通过传输线束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散热系统能够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温度,选择性使用不同温度的风力进行散热,使得在快速散热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整个散热系统智能化较高,无需人工后台实时监测,并且该散热系统构成双重检测机制,提升整体使用的稳定性,以及还能够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最大化散热效果,完善了现有系统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凝管的安装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通风模块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闭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
[0015]图中:100、外壳;100a、散热口;101、闭合板;101a、导向部;102、气缸;103、连接杆;104、主杆;200、主控单元;201、温控传感器一;202、温控传感器二;300、外框;300a、风机;301、排风管;302、内风管;303、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至图5,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包括内置于外壳100内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控制子单元与执行子单元,本专利技术中的散热系统能够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温度,选择性使用不同温度的风力进行散热,使得在快速散热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其中控制子单元包括:主控单元200,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执行子单元内;温度传感模块,与主控单元200通过传输线束连接,相比较无线传输,该种方式信号传输更加稳定;执行子单元包括:外框300,安装在外壳100的内部,外框3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空气流通的风机300a;冷凝模块,设置在外框300的内部,并处于风机300a的出风口处,吸入的风会通过冷却来实现快速散热;
通风模块,远离外框300设置,并处于外壳100内部底端面处。
[0018]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外框300外表面上的温控传感器二202,以及多个安装在外壳100内壁的温控传感器一201,温控传感器一201、温控传感器二202均通过传输线束与主控单元200连接,在使用中,通过安装在外壳100内壁的温控传感器一201对外壳100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主控单元200,而安装在外框300外表面上的温控传感器二202对外框300进行温度检测,当温度超过额定值后,直接启动冷凝管303,配合风机300a出吹的风温度降低,实现快速对外壳100以及外框300的冷却。
[0019]本实施例中,冷凝模块包括冷凝管303,冷凝管303与风机300a的出风口之间存在间距,避免接触造成的碰撞损伤,并且风机300a吹出的风力温度下降,是实现快速散热的主要结构之一,冷凝管303与温控传感器二202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外框300上还分别连通有内风管302和排风管301,经过风机300a带动的风会注入外壳100内,实现快速散热,内风管302和排风管301均朝向外壳100的内部延伸。
[0021]本实施例中,通风模块包括设置在外壳100外部的闭合板101,以及内置于外壳100内的连接杆103,外壳100的表面开设有供连接杆103贯穿的散热口100a,连接杆103的一端与闭合板101旋转连接,多个连接杆103另一端固定有主杆104,外壳100与主杆104之间还设置有气缸102,当外壳100内的温度较高且被温控传感器一201检测到后,需要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时,通过气缸102输出端带动主杆104运动,主杆104带动连接杆103将闭合板101朝向外壳100外部推动,在推动中,闭合板101一端被打开,此时可以进风以及出风,提升散热效率。
[0022]本实施例中,闭合板101远离外框300方向的外端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包括内置于外壳(100)内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单元包括控制子单元与执行子单元,其中控制子单元包括:主控单元(200),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执行子单元内;温度传感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200)通过传输线束连接;所述执行子单元包括:外框(300),安装在所述外壳(100)的内部,所述外框(3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空气流通的风机(300a);冷凝模块,设置在外框(300)的内部,并处于风机(300a)的出风口处;通风模块,远离外框(300)设置,并处于外壳(100)内部底端面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包括安装在外框(300)外表面上的温控传感器二(202),以及多个安装在外壳(100)内壁的温控传感器一(201),所述温控传感器一(201)、温控传感器二(202)均通过传输线束与所述主控单元(2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模块包括冷凝管(303),所述冷凝管(303)与风机(300a)的出风口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冷凝管(303)与温控传感器二(20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冬彦王建斌李树青孟开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灵丘东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