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通过引入第三元实现有机共晶内极性相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39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引入第三元实现有机共晶内极性相变的方法,该方法将给体分子、受体分子、第三元材料置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高温超声溶解,得到热饱和溶液,密封,静置于恒温水浴中,保温,之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密封静置0.5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引入第三元实现有机共晶内极性相变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引入第三元实现有机共晶内极性相变的方法,属于晶体生长


技术介绍

[0002]极性是指共价键或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如果电荷分布均匀,则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的极性是由成键两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来衡量的。共价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单组分分子内极性的有无也是影响分子溶解度和熔沸点等基本物化性质的重要因素。此外,有机极性晶体因其光学透明性、稳定性、重量轻、成本低、溶液可加工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追捧。极性的存在与否也直接决定着多功能材料的性能好坏。极性晶体属于非中心对称结构的长程有序的多功能材料,且铁电效应只有在极性、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晶体中才能被观测到,因此极性晶体是制备铁电晶体的必要条件,极性相变是铁电相变的必要条件。除铁电效应外,极性晶体或发生极性相变的晶体也通常表现出优异的压电、热释电和非线性光学等特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一直是前沿研究热点。
[0003]有机共晶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组分结合在同一晶格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引入第三元实现有机共晶内极性相变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给体分子、受体分子、第三元材料置于有机溶剂中,得混合溶液,高温超声溶解,得到热饱和溶液,密封,静置于恒温水浴中,保温,之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密封静置0.5h

2天,得到高质量具备极性相变的有机三元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体分子为2



7,7,8,8

四氰基醌二甲烷FTCNQ。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体分子为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元材料为三亚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为氯仿或乙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体分子、受体分子、第三元材料的摩尔比为(1

2):(1

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陈志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