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32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双金属温度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它包括固定机构、辅助机构A、辅助机构B、温度计,其中通过与辅助机构A配合对测量孔内底部土壤进行清理且将采集测量孔底部温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固定于测量孔的固定机构上具有在辅助机构A配合下将自身固定于测量孔内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机构与温度计配合不仅能实现温度计在隧道内任何一个方位上测温孔内的固定测温,也可实现将固定长度的温度计固定于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测量孔内并对不同深度混凝土层的温度进行有效测量采集。量采集。量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金属温度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

技术介绍

[0002]双金属温度计把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组合在一起,一端固定,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热膨胀不同,带动指针偏转以指示温度。其测温范围为

80~500C,它适用于工业上精度要求不高时的温度测量。双金属片作为一种感温元件也可用于温度自动控制。
[0003]对于隧道洞顶端混凝土温度测量中,不易将温度计悬空固定于隧道顶部的测量洞中,即使有将温度计悬空固定于隧道顶部测量洞内的定位结构,需要依靠人借助升降梯上升到测量洞附近对温度计进行定位固定操作,效率较低。
[0004]在测量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时候,会在浇筑期间预先留下的测温洞中放置对应长度的双金属温度计,以测量测温洞底部的混凝土温度,但在实际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计算中,需要采集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温度,若采用传统的定长度双金属温度计测温时,需要针对不同洞深放置不同长度的温度计,从而限制了温度计的使用范围。
[0005]用来插入温度计的测量洞内经常会被泥土堵塞,从而影响温度计的进行有效深度的插入并降低所需深度混凝土温度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它包括固定机构、辅助机构A、辅助机构B、温度计,其中通过与辅助机构A配合对测量孔内底部土壤进行清理且将采集测量孔底部温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固定于测量孔的固定机构上具有在辅助机构A配合下将自身固定于测量孔内的结构,固定机构可在辅助机构B的配合下解除其在测量孔内的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筒A、方头、挡板、摆轴、曲柄杆A、连杆A、曲柄杆B、连杆B、方套、同步杆、复位弹簧、螺纹套A、螺纹套B、环套B、连杆C、连杆D、撑条、板簧,其中圆筒A一端安装有与之连通的中空方头,另一端内轴向滑动配合有环套A;环套A末端安装有螺纹套A,螺纹套A内壁与温度计上的环凸螺纹配合;方头末端的V型开口处通过摆轴铰接有两个对其开关的挡板;一个摆轴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V型曲柄杆A,另一个摆轴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曲柄杆B;每个曲柄杆B与相应侧曲柄杆A的一支之间均通过铰接的连杆A连接;曲柄杆A未铰接连杆A的一支与沿圆筒A轴向滑动于方头内的方套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杆B连接;方套通过两个对称的同步杆与环套A固连,每个同步赶上均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复位弹簧。
[0010]圆筒A外嵌套旋合有螺纹套B,螺纹套B上旋转配合有与圆筒A轴向滑动配合的环套B;环套B一端铰接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杆C,三个连杆C分别与方头处铰接的三个连杆D
一一对应铰接;每个连杆D与相应连杆C的铰接处均通过相通铰接销铰接有两个同圆筒A平行的撑条固连的支耳,撑条两端分别与相应连杆C和连杆D之间通过板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C的长度与连杆D的长度相等;撑条上安装有防滑橡胶垫。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个所述挡板的末端具有在两个挡板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泥土从两个挡板之间的缝隙进入下插测量孔方头内的折条;具有折条的挡板内壁安装有通过与温度计末端配合来防止温度计在顶开两个挡板时与折条反射的斜块。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机构A包括圆杆A、圆筒B、套管A、螺纹套C、拨块B,其中圆杆A末端安装有圆筒B,圆筒B侧壁贯通其末端的卡槽与圆筒A内壁的同步块配合;圆杆A上嵌套有套管A,套管A末端的螺纹套C与螺纹套A的外螺纹及圆筒A上的外螺纹配合;螺纹套C上安装的拨块B与螺纹套B上安装的拨块A配合。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机构B包括圆杆B、圆筒C、套管B、圆筒D、拨块C,其中圆杆B末端安装有圆筒C,圆筒C侧壁贯通其末端的卡槽与圆筒A内壁的同步块配合;圆杆B上嵌套有套管B,套管B末端圆筒D上安装的拨块C与螺纹套B上安装的拨块A配合。
[0015]相对于传统的双金属温度计,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与温度计配合不仅能实现温度计在隧道内任何一个方位上测温孔内的固定测温,也可实现将固定长度的温度计固定于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测量孔内并对不同深度混凝土层的温度进行有效测量采集。
[0016]固定机构在温度计插入测量孔内前可以对落至测量孔底部并对测量孔底部堵塞的土壤进行有效清理,使得温度计的测温端可以到达测量孔底部对所需深度的混凝土层进行精确温度测量采集,提高测量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固定机构及其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是固定机构两个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9]图3是圆筒A与方头配合示意图。
[0020]图4是辅助机构A和辅助机构B及两者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是辅助机构A与固定机构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2]图6是辅助机构B与固定机构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3]图7是温度计与固定机构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名称:1、固定机构;2、圆筒A;3、导向槽A;4、导套;5、方头;6、开口;7、挡板;8、摆轴;9、曲柄杆A;10、连杆A;11、曲柄杆B;12、连杆B;13、方套;14、同步杆;15、复位弹簧;16、固定环;17、螺纹套A;18、导向块B;19、导向槽B;20、螺纹套B;21、拨块A;22、环套B;23、导向块A;24、连杆C;25、连杆D;26、撑条;27、支耳;28、橡胶垫;29、板簧;30、折条;31、同步块;32、辅助机构A;33、圆杆A;34、圆筒B;35、卡槽;36、套管A;37、螺纹套C;38、拨块B;39、辅助机构B;40、圆杆B;41、圆筒C;43、套管B;44、圆筒D;45、拨块C;46、斜块;47、温度计;49、环凸;50、环套A。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附图均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
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0026]如图1、4所示,它包括固定机构1、辅助机构A32、辅助机构B39、温度计47,其中如图5、7所示,通过与辅助机构A32配合对测量孔内底部土壤进行清理且将采集测量孔底部温度的双金属温度计47固定于测量孔的固定机构1上具有在辅助机构A32配合下将自身固定于测量孔内的结构。如图6所示,固定机构1可在辅助机构B39的配合下解除其在测量孔内的固定。
[0027]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圆筒A2、方头5、挡板7、摆轴8、曲柄杆A9、连杆A10、曲柄杆B11、连杆B12、方套13、同步杆14、复位弹簧15、螺纹套A17、螺纹套B20、环套B22、连杆C24、连杆D25、撑条26、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机构、辅助机构A、辅助机构B、温度计,其中通过与辅助机构A配合对测量孔内底部土壤进行清理且将采集测量孔底部温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固定于测量孔的固定机构上具有在辅助机构A配合下将自身固定于测量孔内的结构,固定机构可在辅助机构B的配合下解除其在测量孔内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测温深度的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筒A、方头、挡板、摆轴、曲柄杆A、连杆A、曲柄杆B、连杆B、方套、同步杆、复位弹簧、螺纹套A、螺纹套B、环套B、连杆C、连杆D、撑条、板簧,其中圆筒A一端安装有与之连通的中空方头,另一端内轴向滑动配合有环套A;环套A末端安装有螺纹套A,螺纹套A内壁与温度计上的环凸螺纹配合;方头末端的V型开口处通过摆轴铰接有两个对其开关的挡板;一个摆轴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V型曲柄杆A,另一个摆轴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曲柄杆B;每个曲柄杆B与相应侧曲柄杆A的一支之间均通过铰接的连杆A连接;曲柄杆A未铰接连杆A的一支与沿圆筒A轴向滑动于方头内的方套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杆B连接;方套通过两个对称的同步杆与环套A固连,每个同步赶上均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复位弹簧;圆筒A外嵌套旋合有螺纹套B,螺纹套B上旋转配合有与圆筒A轴向滑动配合的环套B;环套B一端铰接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杆C,三个连杆C分别与方头处铰接的三个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坚刘明华郭晨任金明杜志达魏凯迪徐启良董晓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