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28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所述绿色防控方法是根据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分别进行防治,其中所述营养生长阶段的防治包括有幼苗期、插秧期、分蘖期和拔节期的防治,而所述生殖生长阶段的防治包括有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绿色防控方法,采用高效低毒环保型生物农药,集合动物防控方式,不仅减少了农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使用量,并通过鸭子在稻田的活动,还能够有效控制和防治水稻的发病率,从而降低水稻的发病率,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其应用前景广泛,值得推广应用。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农业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粮食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1/4,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可以说水稻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地位。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作为酿酒及制糖的原料,而稻壳和稻秆则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0003]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减少水稻病虫害,提高其产量,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不但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肥肥力水平下降,还会导致水稻中含有农药残留,危害食用人群的安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困此,为了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只有通过针对水稻生育的不同时期,制定有针对性的绿色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水稻的发病率,从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及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防控方法是根据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分别进行防治,其中所述营养生长阶段的防治包括有幼苗期、插秧期、分蘖期和拔节期的防治,而所述生殖生长阶段的防治包括有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防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防治,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幼苗期:选用优质,抗病丰产,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将水稻种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后,将水稻种子放置于培育盘中,按常规方法培育至插秧苗;(2)插秧期:在水稻叶面喷洒防虫害药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其施用量为每亩20~25L,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3)分蘖期:在水稻田内投放鸭子,通过鸭子在稻田的活动,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并减轻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的发生为害;(4)拔节期:在水稻叶面喷洒防虫害药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其施用量为每亩30~35L,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拔节期间鸭子保持在田;(5)孕穗期:在水稻叶面喷洒防虫害药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其施用量为每亩25~30L,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孕穗期间鸭子保持在田;(6)抽穗期:在水稻叶面喷洒防虫害药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其施用量为每亩15~20L,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抽穗期间鸭子保持在田;(7)扬花期:水稻在扬花授粉期间,禁止喷洒药液,将鸭子从水稻田内赶出,并不再投放至水稻田内;(8)灌浆期:籽粒形成后进入灌浆期,灌浆期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同时,该阶段也是田间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的始发期及高发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