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设备和方法,特别是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大多均配备直流铅酸电池,特别的,部分汽车因功能需求,在多处配备铅酸电池。日常使用中,电池如若过度放电,则需对电池进行充电后。而市场上充电器(例如CN201720356955X中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充电器)多采用交流输入的方式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在车载铅蓄电池过度放电这种特定且常见的环境,不仅限制铅蓄电池充电的供能方式,而且可能在直流输出端极性反接时造成充电器和蓄电池的损坏,影响充电器和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该情况下的蓄电池充电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和方法。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包括:输入保护模块、稳压模块、输出保护模块以及控制与显示模块;
[0005]其中,输入保护模块,实现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入的接入保护;稳压模块,对交流输入进行整流,并对直流输入和整流后的交流输入进行稳压;输出保护模块,对负载电池的误接进行保护和限流输出;控制与显示模块,根据所述设备的输入及输出选择,显示输入电源及负载电池的接入情况,并对所述输入保护模块、稳压模块和输出保护模块进行输入、输出与保护限制的控制。
[0006]所述的输入保护模块包括:交流输入保护电路和直流输入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控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保护模块、稳压模块、输出保护模块以及控制与显示模块;其中,输入保护模块,实现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入的接入保护;稳压模块,对交流输入进行整流,并对直流输入和整流后的交流输入进行稳压;输出保护模块,对负载电池的误接进行保护和限流输出;控制与显示模块,根据所述设备的输入及输出选择,显示输入电源及负载电池的接入情况,并对所述输入保护模块、稳压模块和输出保护模块进行输入、输出与保护限制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保护模块包括:交流输入保护电路和直流输入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控制与显示模块进行输入方式控制,并根据输入方式采用交流输入保护电路和直流输入保护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输入保护电路,使用熔断器熔断方式提供过流保护,具体包括:输入选择开关(S1)、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熔断器(F1)和交流继电器(K2);其中,输入选择开关(S1)的一端连接交流输入的一端,输入选择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熔断器(F1)的一端,熔断器(F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并作为交流输入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中的变压器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继电器(K2)的线圈,交流继电器(K2)的线圈另一端与输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以及稳压模块中的变压器另一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保护电路,使用PMOS管的开关特性进行反接保护,具体包括:输入选择开关(S1)、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一PMOS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直流继电器(K1);其中,输入选择开关(S1)的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入选择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一PMOS管(Q1)的S端、第一电容(C1)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PMOS管(Q1)的G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的负极和第一直流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并与稳压模块中的稳压电路连接,第一直流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PMOS管(Q1)的D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稳压模块中的稳压电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保护模块包括:限流电路、负载接入保护模块和充电监控模块;其中,所述负载接入保护模块包括负载极性保护模块和负载电压等级保护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极性保护模块,使用PMOS管的开关特性进行反接保护,包括:第三电容(C3)、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二PMOS管(Q2)、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四直流继电器(K4);其中,负载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电容(C3)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一端,并与第二PMOS管(Q2)的S端连接,第三电容(C3)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MOS管(Q2)的G端,
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电池的负极和第四直流继电器(K4)的线圈一端,并与充电监控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第四直流继电器(K4)的线圈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耀,孙裔申,高承志,王思元,吴刚,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