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10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模块、输出整流滤波模块及DC输出模块,所述变压器模块连接有正激模块和反激模块,所述DC输出模块连接有恒压恒流切换模块,所述反激模块和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连接有主控芯片模块。通过采用主控芯片模块实时监控充电电压,当充电电压达到第一个设定电压,此充电电流会减小一个台阶,并通过恒压恒流切换模块实现独立恒压功能,与恒压与恒流功能,利用恒压电路可以给外部V输出电压,外部输出电压可以承受一定的峰值电流。峰值电流。峰值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特指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充电器都是恒流恒压充电,次级电路一边用两颗运放加上一个基准电压组成或是一颗集成AP4310组成恒流恒压的控制反馈IC,并没有分段电流充电,有可能导致电池没充满,因为在大电流充电时电池电压会有压差,电池内部参数有阻抗加上充电电流为RxI=V,当R=0.05欧、充电电流I=10A此时充电时电池电压高0.5V,以5节锂电池满充电压是21V,充电时监测电路(U71和周边)已经侦测到21V停止充电,此电池实际电压只有20.5V,导致没充满。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模块、输出整流滤波模块及DC输出模块,所述变压器模块连接有正激模块和反激模块,所述DC输出模块连接有恒压恒流切换模块,所述反激模块和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连接有主控芯片模块。
[000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包括有恒流单元、与所述恒流单元连接的恒压恒流切换单元及与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连接的恒压单元,所述恒压单元与所述恒流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DC输出模块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恒流单元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恒压单元和所述恒流单元分别通过光耦U2和光耦U4与所述正激模块连接。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包括有与所述光耦U4连接的电阻R50、与所述电阻R50连接的MOS管Q192、与所述MOS管Q192连接的MOS管Q129和电阻R49及与所述MOS管Q129连接的电阻R47和电阻R48,所述电阻R47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CC SW引脚,所述电阻R49和所述MOS管Q192连接所述反激模块的+12V端,所述MOS管Q129和所述电阻R48还连接SGND接地端。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恒压单元包括有与所述DC输出模块的正极连接的电阻R41和电阻R43、与所述电阻R43连接的电阻R44和电阻R45及电阻R46、与所述电阻R46连接的电容C45、连接所述电阻R41与所述电容C45的光耦U2、连接所述光耦U2与所述电阻R43的稳压源U115及并联于所述光耦U2上的电阻R42,所述稳压源U115和所述电阻R44及
所述电阻R45还连接SGND接地端。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恒流单元包括有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与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3引脚连接的电阻R52和电阻R51、与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4引脚和所述电阻R51连接的电容C113及与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1引脚连接的电阻R55和电阻R55A及电容C42,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的4引脚还连接所述光耦U4,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负极和所述电阻R55及电容C42还连接SGND接地端,所述电阻R55A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CC PWM引脚,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正极连接所述反激模块的+12V端。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路运算放大器U100A中1引脚通过电阻R54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2.5V引脚,并经电阻53后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5V引脚。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激模块内设置有MOS管Q61,该MOS管Q61通过光耦PC3与所述正激模块连接,且该MOS管Q61还通过电阻R65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Charging on引脚;所述光耦PC3通过MOS管Q2导通提供所述正激模块中芯片U1工作电压。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DC输出模块的正极还连接有电压监控模块。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芯片模块的MODDE引脚连接有用于切换恒压充电模式与恒流充电模式的SW

1开关模块。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采用主控芯片模块实时监控充电电压,当充电电压达到第一个设定电压,此充电电流会减小一个台阶,并通过恒压恒流切换模块实现独立恒压功能,与恒压与恒流功能,利用恒压电路可以给外部V输出电压,外部输出电压可以承受一定的峰值电流。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恒压恒流切换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反激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正激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主控芯片模块的电路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SW

1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中电压监控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见图1至图7所示,为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模块1、EMI滤波模块2、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变压器模块4、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及DC输出模块6,所述变压器模块4连接有正激模块7和反激模块8,所述DC输出模块6连接有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连接有主控芯片模块10。通过采用主控芯片模块10实时监控充电电压,当充电电压达到第一个设定电压,此充电电流会减小一个台阶,并通过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实现独立恒压功能,与恒压与恒流功能,利用恒压电路可以给外部24V输出电压,外部输出电压可以承受一定的峰值电流。比如有马达场合的
地方,马达启动或是重载运转,瞬间都会超过额定电流,如果是恒压与恒流的电路只要输出电流超过恒流电流,输出电压直接被拉掉。
[0025]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包括有恒流单元91、与所述恒流单元91连接的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及与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连接的恒压单元93,所述恒压单元93与所述恒流单元91分别连接于所述DC输出模块6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恒流单元91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10,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10。
[0026]所述恒压单元93和所述恒流单元91分别通过光耦U2和光耦U4与所述正激模块7连接。
[0027]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包括有与所述光耦U4连接的电阻R50、与所述电阻R50连接的MOS管Q192、与所述MOS管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模块(1)、EMI滤波模块(2)、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变压器模块(4)、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及DC输出模块(6),所述变压器模块(4)连接有正激模块(7)和反激模块(8),所述DC输出模块(6)连接有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连接有主控芯片模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恒流切换模块(9)包括有恒流单元(91)、与所述恒流单元(91)连接的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及与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连接的恒压单元(93),所述恒压单元(93)与所述恒流单元(91)分别连接于所述DC输出模块(6)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恒流单元(91)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10),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还连接所述反激模块(8)和所述主控芯片模块(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单元(93)和所述恒流单元(91)分别通过光耦U2和光耦U4与所述正激模块(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恒流切换单元(92)包括有与所述光耦U4连接的电阻R50、与所述电阻R50连接的MOS管Q192、与所述MOS管Q192连接的MOS管Q129和电阻R49及与所述MOS管Q129连接的电阻R47和电阻R48,所述电阻R47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模块(10)的CC SW引脚,所述电阻R49和所述MOS管Q192连接所述反激模块(8)的+12V端,所述MOS管Q129和所述电阻R48还连接SGND接地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切换技术实现恒压与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单元(93)包括有与所述DC输出模块(6)的正极连接的电阻R41和电阻R43、与所述电阻R43连接的电阻R44和电阻R45及电阻R46、与所述电阻R46连接的电容C45、连接所述电阻R41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国余定益李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