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94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护理设备,涉及眼科护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左右两个镜框,镜框后侧均固定有柔性的密封镜圈;两个镜框之间通过柔性的鼻托连接;镜框上连接有头带;镜框前侧对应固定有安装框;安装框呈圆环形结构;安装框内套接固定有透光镜片;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透光镜片进光量的遮光机构;镜框侧部由前到后贯穿固定有进液管;进液管一端伸出镜框前侧且套接有密封胶帽,另一端伸入镜框内部且朝后开有喷雾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调节眼睛接受到的光量,满足患者不能见光或对见光强度的要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科护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护理


技术介绍

[0002]眼科手术包含玻璃体手术、视网膜手术、角膜手术等多种类型,有些眼科手术结束后,在护理时要求患者短期内不能见强光甚至不能见光(比如白内障晶体置换术),以免过量光线的射入造成瞳孔收缩导致影响眼睛的恢复。针对术后要求眼睛不能见光的情况,目前的做法是在眼部缠绕绷带来阻挡光线,而针对术后要求眼睛不能见强光的情况,目前的做法则是佩戴遮光眼镜来削弱光线,然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片面性,对于某些眼科术后的患者而言,眼睛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从一开始的不能见光到逐渐对光线的适应性加强,针对这种情况,使患者的眼睛也逐渐接受适应性的光量,更有利于恢复,因而针对这种状况,缠绕绷带和佩戴遮光眼镜的方式由于均存在不能调节进光量的缺陷,所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眼科护理设备,其能够调节眼睛接受到的光量,满足患者不能见光或对见光强度的要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眼科护理设备,包括左右两个镜框,镜框后侧均固定有柔性的密封镜圈;两个镜框之间通过柔性的鼻托连接;镜框上连接有头带;镜框前侧对应固定有安装框;安装框呈圆环形结构;安装框内套接固定有透光镜片;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透光镜片进光量的遮光机构;镜框侧部由前到后贯穿固定有进液管;进液管一端伸出镜框前侧且套接有密封胶帽,另一端伸入镜框内部且朝后开有喷雾口。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眼科护理设备的遮光机构为光阑式遮光机构;光阑式遮光机构包括同轴开在安装框外壁中部的A环槽;A环槽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条状的进光内孔;A环槽外对应转动套接有A调节环;A调节环上开有与进光内孔一一对应的进光外孔;所述的透光镜片设置在安装框后端;安装框前端套接固定有挡光片;A调节环内壁配合套接固定有A胶圈;A胶圈与A环槽摩擦对应。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眼科护理设备的遮光机构为偏振式遮光机构;偏振式遮光机构包括同轴开在安装框外壁前端的B环槽;B环槽外转动套接有B调节环;B调节环前端超出安装框前端;B调节环前端套接固定有滤光片;滤光片和透光镜片均为偏振片结构;透光镜片与滤光片贴合;B调节环内壁配合套接固定有B胶圈;B胶圈与B环槽摩擦对应。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眼科护理设备的安装框外壁后侧设置有指示标线;B调节环外壁分布有光量刻度线;光量刻度线与指示标线对应。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柔性的密封镜圈、柔性的鼻托和头带的设置,使得本设备佩戴在患者眼部时,患者眼部接受的光线只能从安装框内的透光镜片射入,确保了遮光机构的可靠作用;遮光机
构用于调节透光镜片处的进光量,从而调节患者眼部感受到的光线的强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0010]镜框侧部由前到后贯穿固定有进液管,进液管一端伸出镜框前侧且套接有密封胶帽,另一端伸入镜框内部且朝后开有喷雾口,镜框侧部的进液管能够在不摘除本装置的情况下,方便相关的眼部消炎杀菌等药液被顺利喷到眼部。
[0011]2、透光镜片处于安装框后端,挡光片处于安装框前端,A环槽位于安装框外壁中部,A环槽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条状的进光内孔,挡光片的作用是阻挡光线,避免光线从安装框的前端透入,也就是说透光镜片处透入的光线全部来自于通过进光内孔射入的光线;A环槽外对应转动套接有A调节环,A调节环上开有与进光内孔一一对应的进光外孔,通过A调节环的转动,能够调节进光外孔与进光内孔之间导通的范围,从而实现对进光量的调节。
[0012]3、B调节环转动在B环槽外,B调节环前端固定的滤光片与透光镜片均为偏振片结构,透光镜片与滤光片贴合,通过B调节环的转动,能够改变滤光片上的偏振化方向,使滤光片与透光镜片偏振化方向的角度改变,起到调节进光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进液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喷雾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5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中,1、镜框;2、密封镜圈;3、鼻托;4、头带;5、安装框;6、透光镜片;7、进液管;8、密封胶帽;9、喷雾口;10、A环槽;11、进光内孔;12、A调节环;13、进光外孔;14、挡光片;15、A胶圈;16、B环槽;17、B调节环;18、滤光片;19、B胶圈;20、指示标线;21、光量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眼科护理设备,包括左右两个镜框1,镜框1后侧均固定有柔性的密封镜圈2;两个镜框1之间通过柔性的鼻托3连接;镜框1上连接有头带4;镜框1前侧对应固定有安装框5;安装框5呈圆环形结构;安装框5内套接固定有透光镜片6;安装框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透光镜片6进光量的遮光机构;镜框1侧部由前到后贯穿固定有进液管7;进液管7一端伸出镜框1前侧且套接有密封胶帽8,另一端伸入镜框1内部且朝后开有喷雾口9。
[0022]如图4所示,所述的遮光机构为光阑式遮光机构;光阑式遮光机构包括同轴开在安装框5外壁中部的A环槽10;A环槽10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条状的进光内孔11;A环槽10外对应转动套接有A调节环12;A调节环12上开有与进光内孔11一一对应的进光外孔13;所述的透光镜片6设置在安装框5后端;安装框5前端套接固定有挡光片14;A调节环12内壁配合套接固定有A胶圈15;A胶圈15与A环槽10摩擦对应。
[0023]如图5

6所示,所述的遮光机构为偏振式遮光机构;偏振式遮光机构包括同轴开在安装框5外壁前端的B环槽16;B环槽16外转动套接有B调节环17;B调节环17前端超出安装框
5前端;B调节环17前端套接固定有滤光片18;滤光片18和透光镜片6均为偏振片结构;透光镜片6与滤光片18贴合;B调节环17内壁配合套接固定有B胶圈19;B胶圈19与B环槽16摩擦对应;安装框5外壁后侧设置有指示标线20;B调节环17外壁分布有光量刻度线21;光量刻度线21与指示标线20对应。
[0024]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遮光机构为光阑式遮光机构,如果眼科术后,要求患者的眼睛完全不可见光,那么将本设备佩戴后(头带4可选择弹力带,确保密封镜圈2对患者眼眶四周的完善遮蔽),就转动A调节环12,使进光外孔13与进光内孔11完全错开,这样外界的光线就被全部阻挡在安装框5外,不会有光线射入透光镜片6,患者的眼睛就不会接受到光线。
[0025]如果患者的眼睛可接受适量光量,那么就转动A调节环12,使进光外孔13与进光内孔11导通一定程度,当然,进光外孔13与进光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护理设备,包括左右两个镜框(1),其特征在于:镜框(1)后侧均固定有柔性的密封镜圈(2);两个镜框(1)之间通过柔性的鼻托(3)连接;镜框(1)上连接有头带(4);镜框(1)前侧对应固定有安装框(5);安装框(5)呈圆环形结构;安装框(5)内套接固定有透光镜片(6);安装框(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透光镜片(6)进光量的遮光机构;镜框(1)侧部由前到后贯穿固定有进液管(7);进液管(7)一端伸出镜框(1)前侧且套接有密封胶帽(8),另一端伸入镜框(1)内部且朝后开有喷雾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机构为光阑式遮光机构;光阑式遮光机构包括同轴开在安装框(5)外壁中部的A环槽(10);A环槽(10)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条状的进光内孔(11);A环槽(10)外对应转动套接有A调节环(12);A调节环(12)上开有与进光内孔(11)一一对应的进光外孔(1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乙竹宋松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