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15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目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包括固定构件与护目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额头支撑板,所述额头支撑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前端设置有后脑支撑板,所述护目构件包括镜片,所述镜片的前侧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的前端设置有硅胶黏贴框,所述镜片的上侧设置有内铰接块,所述额头支撑板的后侧设置有外铰接块,所述外铰接块的后端设置有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构件进行固定,避免眼眶、鼻梁处受力,通过硅胶黏贴框与密封膜进行密封,绑带在额头支撑板的外端滑动调节后脑支撑板固定的松紧度,通过内铰接块与外铰接块能转动打开护目构件,可临时开启护目构件。临时开启护目构件。临时开启护目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目镜
,具体是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护目镜,严格来说,这一类护目镜应该叫“医用隔离眼罩”,这类护目镜是两边封闭、贴合皮肤的,并用头绳增加稳定性,材质上,镜片应用PC为主,较为坚固,质地坚硬,其余部分则多用PVC,比较柔软,在亲肤的同时能够更好保证封闭性,医用护目镜主要用于细菌的隔离,避免医护人员被病菌感染。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目镜,(授权公告号CN212788858U),该专利技术可以安装在护目镜上或从护目镜上拆下,这样,在佩戴医用护目镜时,鼻子可以支撑在鼻托部或鼻托片上,以适用于不同的鼻子形状或佩戴医用护目镜的不同习惯,但是,上述装置需要把装置卡到眼眶、鼻梁处进行密封,通过绑带固定后,眼眶、鼻梁处的受力较大,长时间佩戴导致眼眶疼痛,使用的舒适度较低,且上述装置的密封性较差,不利于护目镜的保护效果,绑带的固定不能调节,不利于装置的适用范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包括固定构件与护目构件,所述护目构件位于固定构件的后侧位置处,所述固定构件包括额头支撑板,所述额头支撑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前端设置有后脑支撑板,所述护目构件包括镜片,所述镜片的前侧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的前端设置有硅胶黏贴框,所述镜片的上侧设置有内铰接块,所述额头支撑板的后侧设置有外铰接块,所述外铰接块的后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位于外铰接块的外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钉帽。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额头支撑板的前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位于滑槽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绑带的后端滑动于额头支撑板的外端位置处,所述后脑支撑板通过绑带固定于额头支撑板的前侧位置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转动于内铰接块的上端位置处,所述外铰接块的内侧转动于内铰接块的外侧位置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绑带滑动于滑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挤压于绑带的外侧位置处,所述弹簧通过滑杆弹性滑动于滑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固定板通过滑杆滑动于滑槽的内部位置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医用护目镜,通过固定构件进行固定,且固定构件固定于额头处,护目构件悬在眼睛前方,避免眼眶、鼻梁处受力,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通过硅胶黏贴框与密封膜进行密封,且硅胶黏贴框粘附到眼眶、鼻梁处,密封膜可折叠伸展,提高装置的密封效果,绑带在额头支撑板的外端滑动调节后脑支撑板固定的松紧度,有利于装置的适用范围,且调节过程方便快捷,通过内铰接块与外铰接块能转动打开护目构件,可临时开启护目构件,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中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中护目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固定构件;2、护目构件;3、额头支撑板;4、绑带;5、后脑支撑板;6、镜片;7、密封膜;8、硅胶黏贴框;9、内铰接块;10、外铰接块;11、转杆;12、固定钉帽;13、滑槽;14、固定板;15、滑杆;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包括固定构件1与护目构件2,护目构件2位于固定构件1的后侧位置处,固定构件1包括额头支撑板3,额头支撑板3的两端均安装有绑带4,绑带4的前端设置有后脑支撑板5,护目构件2包括镜片6,镜片6的前侧设置有密封膜7,密封膜7的前端设置有硅胶黏贴框8,镜片6的上侧设置有内铰接块9,额头支撑板3的后侧设置有外铰接块10,外铰接块10的后端设置有转杆11,转杆11的两端位于外铰接块10的外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钉帽12,绑带4的后端滑动于额头支撑板3的外端位置处,后脑支撑板5通过绑带4固定于额头支撑板3的前侧位置处,转杆11转动于内铰接块9的上端位置处,外铰接块10的内侧转动于内铰接块9的外侧位置处,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携带到使用位置处,对手部消毒处理,然后,把额头支撑板3放置到额头处,把后脑支撑板5放置到后脑,拉动绑带4的一端,额头支撑板3、绑带4与后脑支撑板5把固定构件1固定到头部,内铰接块9通过转杆11在外铰接块10的内侧转动,镜片6转到眼镜前方,把镜片6调节到习惯的角度,固定钉帽12在转杆11的外端转动,固定镜片6,把硅胶黏贴框8贴到眼眶、鼻梁处,密封膜7伸展,完成镜片6的密封,即可使用。
[0018]在图2、4中:额头支撑板3的前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外侧设置有滑杆15,滑杆15的外侧位于滑槽13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弹簧16,绑带4滑动于滑槽13的内部位置处,固定板14的一侧挤压于绑带4的外侧位置处,弹簧16通过滑杆15弹性滑动于滑槽13的内部位置处,固定板14通过滑杆15滑动于滑槽13的内部位置处,把额头支撑板3放置到额头处,把后脑支撑板5放置到后脑,拉动绑带4的一端,绑带4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弹簧16收缩,滑杆15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推动固定板14挤压到绑带4的外侧,对绑带4的位置限定,额头支撑板3、绑带4与后脑支撑板5把固定构件1固定到头部,最后,使用完成,通过滑杆15拉动固定板14,绑带4抽离滑槽13,取下装置。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携带到使用位置处,对手部消
毒处理,然后,把额头支撑板3放置到额头处,把后脑支撑板5放置到后脑,拉动绑带4的一端,绑带4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弹簧16收缩,滑杆15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推动固定板14挤压到绑带4的外侧,对绑带4的位置限定,额头支撑板3、绑带4与后脑支撑板5把固定构件1固定到头部,内铰接块9通过转杆11在外铰接块10的内侧转动,镜片6转到眼镜前方,把镜片6调节到习惯的角度,固定钉帽12在转杆11的外端转动,固定镜片6,把硅胶黏贴框8贴到眼眶、鼻梁处,密封膜7伸展,完成镜片6的密封,即可使用,最后,使用完成,通过滑杆15拉动固定板14,绑带4抽离滑槽13,取下装置。
[002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包括固定构件(1)与护目构件(2),所述护目构件(2)位于固定构件(1)的后侧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1)包括额头支撑板(3),所述额头支撑板(3)的两端均安装有绑带(4),所述绑带(4)的前端设置有后脑支撑板(5),所述护目构件(2)包括镜片(6),所述镜片(6)的前侧设置有密封膜(7),所述密封膜(7)的前端设置有硅胶黏贴框(8),所述镜片(6)的上侧设置有内铰接块(9),所述额头支撑板(3)的后侧设置有外铰接块(10),所述外铰接块(10)的后端设置有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两端位于外铰接块(10)的外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钉帽(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护目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支撑板(3)的前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部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4),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东潘智肖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奥多特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