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93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首先准备下承层,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此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然后架设模板并放置钢筋框架,随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进模板,在浇筑前,对模板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平整、润滑情况,以及钢筋框架的放置位置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对混凝土板修整、锯缝以及刻槽,当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可以开放交通。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本工艺采用双层且一体的钢筋框架作为钢筋混凝土面层的内支撑,钢筋框架也就没有移动以及偏移的风险,使其达到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施工过程中布置角隅钢筋、传力钢筋以及铺设钢筋面层时,也较为便捷,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路面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面层在路面、堆场、码头面层和屋面找平层结构上应用广泛,通常在面层内配置钢筋网片作为骨架层。
[0003]引起钢筋混凝土面层结构强度降低的因素和条件较多,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结构型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结合施工环境具体分析,良好的施工工艺是钢筋混凝土面层裂缝控制重要方面。
[0004]申请人观察到,目前在模板内放置钢筋框架时,仅仅是采用一些普通水泥垫块或建筑用石子将钢筋垫起,无任何有效的固定装置将钢筋框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随后再扎好面钢筋,之后就进行浇灌,这样一来,在浇灌时工人无法从上面观察到钢筋框架下面的任何状况,一旦垫块在工人操作振棒时不慎碰到钢筋或垫块,造成偏移、缺失等,将导致钢筋框架在混凝土注入时受力倾斜,在拆装模板后会见到钢筋框架的边角裸露,无法达到施工设计规定的钢筋保护层,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目前单层的钢筋框架无法在混凝土硬化后对建成路面造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下承层: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此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S2、架设模板,所述模板为若干个围板一(5)和围板二(6)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围板一(5)与所述围板二(6)的连接处通过嵌合机构密闭对接,且所述围板一(5)与所述围板二(6)的外壁均设置有定位座(7)固定位置,所述模板的高度与浇筑后混凝土厚度一致;S3、放置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至少包括上下两层,每层由边沿位置的若干根竖筋(1)和横筋(2)以及中间位置的加强筋(21)连接组成,上下两层之间通过撑杆(3)和剪刀撑(4)实现相连,并按照要求布置好角隅钢筋与传力钢筋,铺设钢筋面层;S4、搅拌混凝土及运输;S5、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对模板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平整、润滑情况,以及钢筋框架的放置位置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浇筑;S6、混凝土板修整,首先做好混凝土板的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以及缺角,随后检查混凝土板平整度并对高处的部分进行清除,最后,对混凝土路面表面进行防滑处理,修整作业要在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和具有和易性的时候进行;S7、混凝土板锯缝,根据施工季节的气温,早晚温差在10

15℃的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每隔1

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切缝深度为6cm;S8、混凝土板刻槽,采用刻槽机硬刻,宜使用梯形槽,刻槽时间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40%时进行,刻槽的时间控制在混凝土路面切缝完成后的两周内完成;S9、混凝土板养护,并使用聚氨酯填缝料填补接缝,当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然后开放交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模板采用钢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军张思源孙福刘晓畅邱天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