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路面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面层在路面、堆场、码头面层和屋面找平层结构上应用广泛,通常在面层内配置钢筋网片作为骨架层。
[0003]引起钢筋混凝土面层结构强度降低的因素和条件较多,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结构型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结合施工环境具体分析,良好的施工工艺是钢筋混凝土面层裂缝控制重要方面。
[0004]申请人观察到,目前在模板内放置钢筋框架时,仅仅是采用一些普通水泥垫块或建筑用石子将钢筋垫起,无任何有效的固定装置将钢筋框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随后再扎好面钢筋,之后就进行浇灌,这样一来,在浇灌时工人无法从上面观察到钢筋框架下面的任何状况,一旦垫块在工人操作振棒时不慎碰到钢筋或垫块,造成偏移、缺失等,将导致钢筋框架在混凝土注入时受力倾斜,在拆装模板后会见到钢筋框架的边角裸露,无法达到施工设计规定的钢筋保护层,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目前单层的钢筋框架无法在混凝土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下承层: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此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S2、架设模板,所述模板为若干个围板一(5)和围板二(6)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围板一(5)与所述围板二(6)的连接处通过嵌合机构密闭对接,且所述围板一(5)与所述围板二(6)的外壁均设置有定位座(7)固定位置,所述模板的高度与浇筑后混凝土厚度一致;S3、放置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至少包括上下两层,每层由边沿位置的若干根竖筋(1)和横筋(2)以及中间位置的加强筋(21)连接组成,上下两层之间通过撑杆(3)和剪刀撑(4)实现相连,并按照要求布置好角隅钢筋与传力钢筋,铺设钢筋面层;S4、搅拌混凝土及运输;S5、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对模板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平整、润滑情况,以及钢筋框架的放置位置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浇筑;S6、混凝土板修整,首先做好混凝土板的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以及缺角,随后检查混凝土板平整度并对高处的部分进行清除,最后,对混凝土路面表面进行防滑处理,修整作业要在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和具有和易性的时候进行;S7、混凝土板锯缝,根据施工季节的气温,早晚温差在10
‑
15℃的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每隔1
‑
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切缝深度为6cm;S8、混凝土板刻槽,采用刻槽机硬刻,宜使用梯形槽,刻槽时间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40%时进行,刻槽的时间控制在混凝土路面切缝完成后的两周内完成;S9、混凝土板养护,并使用聚氨酯填缝料填补接缝,当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然后开放交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模板采用钢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军,张思源,孙福,刘晓畅,邱天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