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86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包括多组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垂直设置在地面的立柱组件,多根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组件顶部的第一横梁,多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的贝雷梁组件,多根设置在所述贝雷梁组件上的第二横梁,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上的渡槽模板;其中,每组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立柱;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贝雷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渡槽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输水建筑物,主要布置在跨越溪谷、洼地、山谷等地,也可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尺寸渡槽甚至可以用于通航。传统的施工方法多采用预制吊装的施工方法,即现在平地先预制一段一段渡槽后,再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将一段一段成型的渡槽吊装至支承支架上,然后再进行拼装。
[0003]然而,对山区陡峭的地形如“V”字型的陡崖地形,由于受地形限制,大型机械设备通行或起吊困难,难以将成型的渡槽吊装至支承支架上,因此,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可直接在渡槽支架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渡槽,解决了采用预制吊装的施工方法时由于大型设备场地受限而难以吊装渡槽的问题。
[0005]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包括多组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垂直设置在地面的立柱组件,多根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组件顶部的第一横梁,多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的贝雷梁组件,多根设置在所述贝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垂直设置在地面的立柱组件(10),多根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组件(10)顶部的第一横梁(20),多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0)上的贝雷梁组件(30),多根设置在所述贝雷梁组件(30)上的第二横梁(4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40)上的渡槽模板(50);其中,每组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立柱(100);所述第一横梁(20)和所述第二横梁(4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贝雷梁组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模板(5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40)顶部的底模(502),设置在所述底模(502)上的外模(502),设置在所述外模(502)内的内模(504),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模(502)和所述内模(504)两端的堵头板(506);所述底模(502)为矩形体,其顶部设有一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槽口;所述外模(502)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U型槽,所述外模(502)的开口朝上,其底部卡固在所述底模(502)的槽口内;所述内模(504)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U型槽,所述内模(504)支设于所述外模(502)内,所述内模(504)与所述外模(502)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一容置腔;两所述堵头板(506)封合在所述容置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陡崖地形渡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模板(50)还包括多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模(50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的外模支撑组件(508),所述外模支撑组件(508)包括外模立柱(5080)和外模背肋(5082);所述外模立柱(5080)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40)的顶部,所述外模立柱(5080)的上端与所述外模(50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模背肋(5082)贴合设置在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龙康湘辉骆勇蒋贵平谌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