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61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该发热件包括发热环和绝缘片,其中绝缘片填充于发热环的环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合成棒内的温度梯度,使温度均匀,提高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是用来增大合成 棒电阻的, 一般呈实心园片状,略小于合成棒的端面面积,使用时安装在合成 棒的两端面各一片,与合成棒端面全面积接触,使合成棒内部电流密度分布均 一,因此在电流的作用下合成棒各部分电阻发热相同。由于合成棒各部分热传 递速度不同,靠近外部的合成棒热传递速度最快,而合成棒内部核心部分热传 递速度最慢,在短短的合成过程中,合成棒内部热量积累非常巨大,常常会造 成合成棒中心部分"烧心"而外部温度却低于合成温度金刚石未生长的现象。 该现象不但直接影响了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产量,更因为合成腔体 温度场梯度过大影响了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质量,浪费了大量合成材料 及电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资源及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合成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用于合 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片。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包括 发热环和绝缘片,其中绝缘片填充于发热环的环孔中。由于本技术将发热件进行了改造,其导电部分是发热环,当发热件安 装到合成棒端面时电流通过发热环只能从合成棒外环进入合成棒,并少量向中 心扩散,从而改变合成棒内部电流分布,使得热传递速度最慢的核心部分电流 密度最小,使得热传递速度最快的外部电流密度上升,从而达到合成棒温度均 一的效果,使得合成棒上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生长更加均匀,产品的 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有效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发热件包括发热环1和绝缘片2,其中绝缘片2 填充于发热环的环孔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片与发热环分别压制成型。绝缘片以白云石、叶腊石、 Mg0、 AL203等为材料制造;发热片的材料为石墨为主,在其中添加少量绝缘材 料以增加其电阻值。合成过程中,电流通过发热环传导到合成棒上,其电流走向不同于传统的 中心走向,本技术由于发热件中心绝缘片的绝缘作用,电流只能从合成棒 外部进入对其进行加热,并少量向中心扩散,从而改变合成棒基体内部电流分 布,使得热传递速度最慢的核心部分电流密度最小,使得热传递速度最快的外 部电流密度上升,从而达到合成棒温度均一的效果。本技术可以通过改变 发热环大小来改变合成棒上电流分布,通过调整发热环的电阻值来调整合成电 流及外部合成温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合成棒内的温度梯度。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该发热件包括发热环(1)和绝缘片(2),其中绝缘片(2)填充于发热环(1)的环孔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该发热件包括发热环和绝缘片,其中绝缘片填充于发热环的环孔中。本技术能减少合成棒内的温度梯度,使温度均匀,提高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文档编号H05B3/14GK201238394SQ20082005400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为 边, 陈立舫 申请人:湖南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该发热件包括发热环(1)和绝缘片(2),其中绝缘片(2)填充于发热环(1)的环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为陈立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