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56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及背光模组、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背光模组中不同位置的出光均匀性。导光板组件包括反射部,具有开口;透射部,至少部分透射部位于开口内;透射部包括会聚部和发散部;会聚部用于使进入会聚部的光线向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会聚,发散部用于使进入发散部的光线向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发散;会聚部位于透射部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品质、省电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0003]由于液晶显示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目前的背光模组存在出光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亮度不均问题。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
[0006]反射部,具有开口;
[0007]透射部,至少部分透射部位于开口内;透射部包括会聚部和发散部;会聚部用于使进入会聚部的光线向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会聚,发散部用于使进入发散部的光线向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发散;会聚部位于透射部远离开口的中心的一侧。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
[0009]反射部,具有开口;
[0010]透射部,至少部分透射部位于开口内;透射部包括会聚部和发散部;
[0011]会聚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大于等于0;
[0012]发散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小于等于0。
[0013]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和上述的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位于发光元件的出光侧。
[0014]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导光板组件设置为包括透射部和反射部,并将反射部设置为包括开口,令至少部分透射部位于开口内,在将导光板组件应用于背光模组时,可以将发光元件也设置于开口内,如此设置,可以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经对应开口设置的透射部出射,以及,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被反射部所反射,并令反射光经对应反射面设置的透射部出射,能够避免大角度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元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不同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反射部的非开口位置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
[0016]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并将透射部设置为包括发散部和会聚部,发散部1能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8]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和出光侧102沿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方向h1相对设置。导光板组件1能够对发光元件所出射的光线进行传导,使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入射,并经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出射。图1中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箭头用于示意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发光元件配合设置以形成背光模组时,可以将发光元件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一侧设置。
[004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2为图1沿AA

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包括多个导光板单元10,多个导光板单元10在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的平面的方向阵列排布。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交叉限定出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导光板单元10包括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用于设置发光元件。示例性的,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背光源配合设置组成背光模组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将背光源中的发光元件与导光板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结合图3所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发光元件30位于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
[0042]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板单元10还包括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反射部11用于对发光元件(图2未示出)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透射部12用于透过发光元件(图2未示出)发出的光线。反射部11的反射率大于透射部12的反射率。透射部12的透射率大于反射部11的透射率。
[004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部11具有开口H。至少部分透射部12位于开口H内。上述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位于开口H内。如图3所示,在将导光板组件1用于背光模组100时,背光模组100中的发光元件30可以设置在开口H内。
[0044]如图2和图3所示,透射部12包括发散部121和会聚部122;发散部121用于使进入发散部121的光线向远离开口H的中心的一侧发散;会聚部122用于使进入会聚部122的光线向远离开口H的中心的一侧会聚。示例性的,会聚部122可以使进入会聚部122的光线向靠近开口H的边缘S的一侧会聚。其中,开口H的边缘S指的是开口H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一侧的边缘。
[0045]在点亮背光模组100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单元的放大示意图,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会聚部122时发生折射,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能够向靠近开口H的边缘S的方向偏转。即,经过会聚部122的多束光线能够向靠近开口H的边缘S的位置处会聚。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发散部121时发生折射,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能够向远离开口H的中心的方向偏转。即,经过发散部121的多束光线能够向远离开口H的中心的位置发散。
[004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组件1,通过将导光板组件1设置为包括上述透射部12和反射部11,并将反射部11设置为包括开口H,令至少部分透射部12位于开口H内,在将导光板组件1应用于背光模组时,可以将发光元件也设置于开口H内,如此设置,可以令发光元件
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经对应开口H设置的透射部12出射,以及,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被反射部11所反射,并令反射光经对应反射面设置的透射部出射,能够避免大角度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元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不同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反射部的非开口位置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
[0047]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透射部12设置为包括发散部121和会聚部122,发散部121能够使进入发散部121的光线向远离开口H的中心的一侧发散,会聚部122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部,具有开口;透射部,至少部分所述透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透射部包括会聚部和发散部;所述会聚部用于使进入所述会聚部的光线向远离所述开口的中心的一侧会聚,所述发散部用于使进入所述发散部的光线向远离所述开口的中心的一侧发散;所述会聚部位于所述透射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中心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面和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一侧的底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夹角α1,0
°
<α1<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微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包括第二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部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环绕所述开口,所述反射面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边缘;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或者,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反射面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为0,且,沿所述开口的边缘指向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曲率为0,且,沿所述开口的边缘指向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第三表面,沿所述开口的边缘指向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子表面,所述第一子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相同。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部包括凹透镜,所述凹透镜位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散部与所述开口的中心对应。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表面包括第三微结构,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三微结构与所述开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0。14.一种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部,具有开口;透射部,至少部分所述透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透射部包括会聚部和发散部;所述会聚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大于等于0;所述发散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小于等于0。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面和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一侧的底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夹角α1,0
°
<α1<90
°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部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的一侧。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环绕所述开口,所述反射面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边缘;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或者,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反射面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展祥许育民常彬彬高肇兴王万振孙威扬边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